大黃魚捕撈強度要合理控制
【“消失的大黃魚又回來了” 追蹤報道之二】
光明日報記者 曾毅
象山漁民一網撈出2450公斤大黃魚的新聞,連日來,在東海海域蕩起了一波又一波漣漪。
“種種跡象表明,今年是東海大黃魚資源密度較多的一年。今年撈魚的人,也多于往年?!闭憬∠笊娇h漁政漁港監(jiān)督管理站站長任其浩說。
“這個消息讓人既喜又憂?!闭憬Q蟠髮W黨委書記、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工程首席專家嚴小軍表示,喜的是,這表明經過多年的努力,東海的海洋生態(tài)、漁業(yè)資源正在恢復中;憂的是,在沒有對野生大黃魚的恢復狀況作出科學研判之前,捕撈強度不應過大。
資料顯示,大黃魚屬于暖濕性近岸洄游性魚類,具有集群習性,在生殖季節(jié)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形成魚汛。冬季,因為溫度、水系、潮流等條件,東海的外海海域變成了大黃魚的主要集聚地。東海大黃魚的壽命在30年左右,需要3年才能從幼苗長到繁殖期。
嚴小軍的團隊已經從象山拿到了16條大黃魚做實驗樣品?!皩Υ簏S魚最科學的捕撈數量應該在每年7萬噸,這樣才能維持平衡?!彼榻B,上世紀70年代,因為大量圍捕——甚至出現(xiàn)了數千漁船一起“圍獵”的情形,一年捕了14萬噸,造成魚種瀕臨滅絕。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才得以恢復?!暗?,目前看,這種恢復還在起步階段,區(qū)域在哪里、產量如何、洄游路線是否變化都需要研究。希望研究結果能給科學捕撈提供依據?!彼f。
“東海作業(yè)的漁船來自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省市。在這個海域作業(yè)的漁船有近4萬艘,其中24米長的大型漁船近半。大黃魚是中國近海漁業(yè)的象征符號,是海洋文化記憶。對它的捕撈強度不能超過它的恢復能力?!闭憬幉ㄊ修r業(yè)農村局漁業(yè)漁政漁港管理處處長林建國說。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0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