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父子“接力”創(chuàng)新 傳承侗族非遺建筑“神技”
中新社柳州1月29日電 題:廣西父子“接力”創(chuàng)新 傳承侗族非遺建筑“神技”
作者 林馨
“無木不侗鄉(xiāng),侗寨必樓橋。”走進與貴州、湖南相接的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無論高山還是河谷,圍繞著鼓樓,吊腳樓層層疊疊,加上造型精美的風雨橋,刻畫出傳統(tǒng)侗族村寨的樣子。
千百年來,侗族人憑借著祖輩流傳的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不用一顆釘”便能做到鉚接縝密,建造出精巧的樓、橋,有極高的工藝和藝術價值。因此,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被評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人楊恒金和幾位兒子共同“接力”傳承著這項建筑“神技”,他還自掏腰包200多萬元人民幣,打造一間占地400平方米的侗族木構建筑民間博物館。
走進位于程陽八寨風景區(qū)的侗族木構建筑民間博物館,廳內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建造場景模型。寒假期間,不少大學生前來該博物館參觀、學習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
68歲的楊恒金,從小與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打交道。幾十年來,他那雙寬厚結實的大手,打造了100余座具有侗家特色的木結構經典建筑。
要成為侗族木匠必須要掌握一項“絕技”——墨師文。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沒有現(xiàn)代的設計方法,沒有完整的圖紙,完全靠“掌墨師”憑借著這18個侗族建筑符號,在沾墨竹簽上寫下一個個符號,區(qū)分每一根木材的用處,及所處的位置。
楊恒金是得了真?zhèn)鞯摹罢颇珟煛?,他憑借這些神秘的符號,在搭建木質結構的建筑時,可以一次成功,毫厘不差。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受到現(xiàn)代建筑思想和建造方式的巨大沖擊。楊恒金也有著強烈的危機感,因此他常年收徒,傳承技藝?!皫讉€兒子也做這一行,一代傳一代,就是為了傳承侗族技藝,讓它不失傳?!睏詈憬鹫f。
在所有徒弟中,楊恒金的二兒子楊云東是最出類拔萃的一個。楊云東從13歲開始,就在父親的影響下學習木作手工藝,如今他也是有著30年建筑經驗的“老師傅”。
楊云東還在謀劃如何將這門技藝發(fā)揚光大。2009年,他在互聯(lián)網開通博客,專門介紹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成為擁有26萬訪問量的博主。隨著短視頻興起,2020年楊云東也開通自己的抖音賬號,最高一條短視頻獲得近80萬的點贊量。
除了“線上”傳播,楊云東還帶著這一“神技”走進校園?!澳壳埃诖笾行W累計給學生授課超2萬人次,柳州市群眾藝術館幫打造非遺學堂,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給學生、民眾講解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非常受歡迎?!睏钤茤|說。
目前,已有廣西科技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廣西民族大學等學生到侗族木構建筑民間博物館考察、寫論文。由于在傳承發(fā)揚侗族建筑藝術方面的杰出貢獻,楊恒金還被授予“中華文化人物”稱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