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和孩子們一起擁抱冰雪、暢想未來
【新春走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見證清晨乘客寥寥的地下“大動脈”19號線地鐵,乘采訪車沿京藏高速一路向北,到達北京小平原的北端——軍都山前。這次新春走基層,不走訪人家,不深入田間,而是在北京冬奧的高光時刻同雪場、同年輕的“冰雪小將”們來了場邂逅。
“練此項目多久了?對比賽成績有何預期,有何目標?今天參加比賽的精神狀態(tài)如何?”“據你體驗,冰雪運動相比常規(guī)運動有哪些挑戰(zhàn)和不同,是如何一步步‘上手’的?”“有熟悉或者崇拜的冰雪運動員嗎?對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有何期待?”“寒假運動、學習、實踐都計劃好了嗎?”帶著“撈干貨”的期許,我在臨行前的手機備忘錄上,匆匆列了個采訪提綱。
場面、細節(jié)、故事,頭腦里反復“循環(huán)”的是部門領導老師和重點報道室同事提示的幾個要點,浮現的是這半年來教育報道的相關采訪經歷。我深知,“雙減”是一項事關整個教育生態(tài)的行動,半年以來成效如何,家長、學校、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系統(tǒng)措施能否真正落地,家長、學校、培訓機構角色能否真正回歸本位,回歸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眼下這個寒假學生如何過可以說是個“試金石”。我想,如何能在稿件中將運動、體育精神同五育并舉目標落實聯系起來,將冬奧時刻孩子們的熱情同假期生活狀態(tài)、運動給其帶來的收獲聯系起來,才是“出彩”的關鍵。
盡管“捂到最厚”,雪場的寒冷還是給了我一個“下馬威”,但孩子們的熱情,作為北京孩子迎接全球來賓“主人公”的態(tài)度和對冰雪運動的熱情讓我忘記了嚴寒,投入到一個個和冰雪相遇的“小故事”中。采訪中有的孩子3歲開始上雪道,有的孩子給寄語北京冬奧的希臘大使寫信,有的除了有“貓?zhí)钡膸讉€賽道外北京周邊雪場幾乎都滑過。孩子們說的冬奧運動員,有的我都不太了解,感覺被“科普”的背后,更能感受到他們擁抱冰雪、迎接冬奧的熱情。冬奧口號“一起向未來”,說的不也是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對孩子們的期待嗎?
我想,這次嚴寒中的新春基層行確實是對體力和腳力的考驗,而采訪選取角度和文章構思、打磨字句,又是對腦力和筆力的訓練,可以說功夫在平時,要點在采訪,用心在寫作。這幾者只有相互結合,才能讓采訪素材呈現更鮮活、畫面感更強,稿件語言更具動態(tài)、細節(jié)更豐滿。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5日 1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