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唐代詩人實現(xiàn)生命對接
本報電(記者張鵬禹)詩佛王維為何從儒學轉向佛學,在入世出世之間,他如何應對內心的困厄?從一介布衣到朝堂重臣,韓愈如何從邊緣走向中心,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白居易的人生是否如他所說的“知足保和”那樣淡然超群?近日,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張煒的隨筆集《唐代五詩人》對這些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該書凝結了張煒20多年來研習古詩的結晶,擇取王維、韓愈、白居易、杜牧和李商隱5位唐代重要詩人,從歷史、哲學、詩學、美學、文學史和寫作的角度,深入他們的精神與藝術世界,讓每一位詩人在文本中復活。
在張煒看來,人性決定詩性。詩人的道德感、價值觀、身份和立場,構成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基礎。如論及韓愈時,張煒指出,“韓愈的急切、痛快和好辯,使他在對待一切事物,無論是情與景、人與事,都一概全力以赴,興致勃發(fā)。他在闡述事物的過程中一直‘加速度’,有一種決戰(zhàn)的姿態(tài)?!薄盀榱送瓿蛇@種超常的表達,他必要尋找抵達極境的一些詞語,于是也就有了新奇的造句方式,無論是比喻還是描述,都要濃烈深切,絕不會淺淺劃過?!闭摷袄钌屉[的無題詩時,則認為“這些辭章由于別具一格的果斷、痛哀、敏捷和銳利,從而免除了同類詩章的感傷與呻吟。我們耳熟能詳?shù)哪切┥胍髦?,在李商隱這里殊為少見?!?/p>
從《讀〈詩經(jīng)〉》《〈楚辭〉筆記》《陶淵明的遺產》《也說李白與杜甫》《斑斕志》,到《唐代五詩人》,張煒完成了個人的古典詩學體系。正如論者所言,真正的詩學應是一種生命的對接,而不單是字面的詮釋。張煒重視挖掘個體生命的復雜品質,讓每個論題得以直取本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