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高齡”雜技演員堅守舞臺:熱愛就有興趣 有興趣就不會累
中新網(wǎng)福州5月22日電 (葉秋云)21日晚20時左右,隨著音樂聲響起,“春回福地 ‘藝’起出發(fā)”福建省雜技團“雜技集萃”文化惠民演出在福建省福州大戲院拉開帷幕。35歲的福建省雜技團演員林夢吟與搭檔、丈夫孫犟配合默契,雜技表演引得觀眾陣陣驚呼。
“我的年齡,在雜技這個行當里算大的了,可我依然熱愛這個行當,想要繼續(xù)演下去?!?993年,年僅5歲的林夢吟進入福建藝術職業(yè)學院雜技班,近30年來,雜技成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懵懂入行 幼時練得“童子功”
1988年12月出生于福州市倉山區(qū)湖邊村的林夢吟從小就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5歲那年,正在村口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戲的小夢吟被福建省雜技團的老師選中,進入了福建省雜技團學員班。
談及那時候的情景,林夢吟表示,當時正值福建省雜技團有個雜技節(jié)目需要改版、提升,要補充新鮮血液,團里有個師哥也是湖邊村的,便帶著招生老師來到了村里,“可能我比較皮,就被老師看中練雜技了”。
在她的印象中,剛進入福建省雜技團學員班時的日子就是“練功”。早晨5:30起床,洗漱后跑步去練功房;6點開始訓練;8:30吃早餐;9點繼續(xù)練;11:30下課……“來得比別人早,回的比別人晚,老師也會留我加班加點練習?!?/p>
漸入佳境 逐夢雜技藝術
1995年,7歲的林夢吟主演了第一個雜技節(jié)目。而后的20多年里,她一直突破自我,不斷挑戰(zhàn)極限,在雜技表演藝術里徜徉。
2006年,為了配合《舞者——繩技》節(jié)目造型要求,她狠心剪掉了一頭烏黑秀麗的長發(fā),剃光頭長達三年之久。林夢吟說,女生都愛美,她曾因路人異樣眼光而不敢出門;也是因為這個發(fā)型,著涼落下了頭疼毛病,但她無怨無悔。
因為她的精益求精和孜孜不倦地探索,1995年至2014年間,由林夢吟主演的《頭頂桿》《四人滾杯》《獨輪車技》《柔術轉毯》《小吊子》《軟功造型》《肩上芭蕾》《繩技》《雙人綢吊》《雙人技巧》等雜技節(jié)目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舞臺上脫穎而出,受到業(yè)內一致好評。
可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林夢吟多次隨團出訪世界各地進行文化交流及比賽演出,足跡踏遍了美國、加拿大、意大利、俄羅斯、法國、德國、瑞士、荷蘭、科威特、土耳其、阿聯(lián)酋、新加坡等國家及港澳臺等地,收獲了3枚國際金獎、3枚國際銀獎、4枚全國金獎、6枚全國銀獎、1枚全國銅獎、3枚福建省個人金獎等殊榮。
夫妻同心 一路互相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丈夫孫犟也是她舞臺上的搭檔?;诙嗄暝趪鴥韧鈪⒓颖荣惡脱莩龅乃娝?,夫妻二人便開始思考如何把傳統(tǒng)的雙人技巧雜技節(jié)目以全新的表演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2012年左右,夫妻二人開始排練節(jié)目《雙人技巧——心路》。
“從技巧設計到表演銜接等,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嘗試和挑戰(zhàn)?!边@是林夢吟與丈夫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節(jié)目,也是她第一次做教練,他們打破了原有的雜技表演方式,將技巧動作與音樂和舞蹈高度融合。
林夢吟透露,這對演員要求很高,演員在表演技巧動作的同時還要求高度穩(wěn)定性、控制力、延展性和情緒的傳遞,以及對音樂節(jié)點的把控?!懊總€動作銜接都得經過千錘百煉,每個技巧都是全新的磨合,我們經常會為了訓練而吵架,爭執(zhí)成為一種常態(tài)?!?/p>
2014年參加福建省青年演員比賽,節(jié)目《雙人技巧——心路》獲得金獎。精益求精,這是夫妻二人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在生活中,他們一路相互扶持,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父母,但職業(yè)引起的傷病一直困擾著他們。
“因為雜技行業(yè)的高強度訓練導致我們兩個時不時就會閃到腰,一個咳嗽、噴嚏或是下蹲,生活中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小動作都可能引起腰閃。”林夢吟說,腰閃了只能躺著休息,另一個則得守在一旁照顧傷者和孩子。
追求藝術 傳遞雜技人精神
如今,她已35歲,很多女性雜技演員在這個年齡選擇了退居二線,但林夢吟還堅守在一線?!昂芏嗳苏f我傻,都一把年紀了還在演??晌野l(fā)自內心熱愛它,還有很多雜技的夢想沒實現(xiàn)。”
談及“退居二線后做什么”的話題時,林夢吟說,希望能去學習編導之類的專業(yè),想要把雜技表演融入現(xiàn)代的各種藝術門類中,讓更多人知道和了解雜技藝術。“從頭開始學,肯定會比較辛苦,但熱愛就有興趣,有興趣就不會覺得累?!?/p>
在雜技的天地里逐夢的同時,林夢吟也想著推廣和傳播雜技藝術,主動參加各類進社區(qū)、進校園的惠民演出等,年演出量百場以上。
針對近年來福建省雜技團開展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林夢吟表示,進校園的目的不是為了“招新”,而是為了讓更多人能了解雜技這門古老的藝術,認識到雜技不僅僅是“胸口碎大石”“耍猴”“噴火”“吞劍”這樣的表演。
“當我們把雜技帶進校園,師生們看過表演以后,徹底顛覆了他們對現(xiàn)代雜技藝術的認知。”林夢吟表示,雜技的傳承需要“傳幫帶”的形式來延續(xù),傳承的不僅是“技”與“藝”,更是一種敢于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再創(chuàng)輝煌的雜技人精神。(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