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人口观看,亚洲天堂国产,日本在线视频精品,a黄视频,黄色福利午夜视频,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嫩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門忠烈千秋頌——讀《祭侄文稿》

發(fā)布時間:2022-06-17 10: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昕(單位: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

  唐代顏真卿的書法作品《祭侄文稿》名列“天下三大行書”,使其名垂千古者,不僅是其卓然不群的藝術成就,更是其充溢字間的人格力量。這不是一幅普通的書法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壯的歷史記憶,蘊含著生生不息的民族精華,賡續(xù)了博大厚重的書法脈絡,其情性張力縱貫古今,其正大氣息躍然紙上。

  

  公元755年12月,對大唐王朝來說,如同一場噩夢。

  手握十五萬精銳之兵的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自范陽起兵叛亂,由此拉開歷時近八年的安史之亂序幕。唐玄宗倉皇出逃,臣僚紛爭。

  叛軍一路攻城略地。河北一帶很快淪陷。情勢萬分危急。朝堂上,玄宗六神無主,捶胸頓足,連連發(fā)問:“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

  天地浩然氣,千秋尚凜然。此刻,顏真卿完全可以選擇明哲保身——他就是遭皇舅、宰相楊國忠排擠出朝廷,打發(fā)到平原郡的。然而,他毅然挺身而出。

  顏真卿和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高舉義旗,東西呼應,組織平叛。附近十七個郡紛紛響應,共推顏真卿為“盟主”,拯救時局。義軍如同插向心臟的尖刀,在叛軍后院拼死抵抗。初戰(zhàn)告捷,顏真卿奏表呈遞朝廷。尷尬的是,聽到義軍得勝消息,玄宗大喜,對侍從說:“朕不識顏真卿形狀如何,所為得如此!”

  國難之際,顏家老小不懼安危英勇抗敵。安祿山心腹劉客奴派人傳信,宣稱以奪取安祿山老巢——范陽作為歸順朝廷的投名狀。為堅定劉客奴信心,顏真卿當機立斷,送去餉銀十萬兩,并把十歲的兒子顏頗遣往劉營作人質!還有,顏杲卿三子顏季明,頻繁往返于常山和平原之間聯(lián)絡信息,為真卿、杲卿聯(lián)手抵御強敵奔波出力……

  在中國地理版圖中,太行山是重要的地理標志,成為地勢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線——向西,黃土高原;向東,華北平原。巍巍太行,如一道地理屏障,自古被譽為“天下之脊”。山脈綿延盤亙,中斷裂谷之處稱為陘。太行共八陘,第五陘為“井陘”,乃連接晉冀魯豫至要之地。向東,出土門關,便一馬平川。故此,土門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要塞。

  義軍與叛軍在此戰(zhàn)事慘烈。最終,義軍奪回土門關,打亂了叛軍進逼節(jié)奏。這暫時紓解了長安的危難,也引起叛軍注意。安祿山察覺河北有變,不敢肆意向前,急令史思明回兵爭奪土門關,攻打常山。

  情勢危急,附近太原太守王承業(yè)卻擁兵自重見危不救。

  孤軍奮戰(zhàn)??嗫嘀巍<Z盡援絕。常山攻陷。

  杲卿、季明被俘。季明慘遭殺頭,杲卿被押解至安祿山大營。杲卿不為勸降所動,大罵叛賊,誓死不降,安祿山“令縛于中橋南頭從西第二柱,節(jié)解之,比至氣絕,大罵不息”。后世文天祥《正氣歌》有“為顏常山舌”,寫的就是顏杲卿舌誅逆賊的情景。經此一役,杲卿、季明父子雙雙殉國,顏氏家族三十余人罹難。

  758年(乾元元年),顏真卿任職蒲州。他派侄子顏泉明遍尋常山之役罹難親人遺骸,僅得季明頭顱。

  親人離去,陰陽兩隔,尸骨不全,魂歸何處?季明英氣聰穎、英勇干練的形象浮現(xiàn)在眼前。顏真卿不禁慘愴怛悼、涕泗縱橫。心酸與憤懣、憐愛與無奈、悲慟與郁結、宣泄與堅忍……椎心泣血,情不能已。顏真卿奮筆疾書,作文以祭,追念故人,寄托哀思,是為《祭侄文稿》。

  

  流傳于世的《祭侄文稿》作品尺寸并不大,約兩張A4紙大小,卻堪稱偉大的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壯的歷史記憶,蘊含著生生不息的民族精華,賡續(xù)了博大厚重的書法脈絡,其情性張力縱貫古今,其正大氣息躍然紙上。家國恩仇、親情至愛,筆筆傳神,字字泣血……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涂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jié)、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谷,何圖逆賊閑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涂去,改“被脅”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涂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涂去)。賊臣不(“擁”涂去)救,孤城圍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涂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一字亦不辨)爾(“爾之”涂去)幽宅(“相”涂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不需過多解讀翻譯,直面作品,就是一種獨特體悟,就能感受文稿的力量與內涵——因為文字與家國的厚重,因為藝術與道德的魅力,讓我們與書者感應神通,見字如面,觀文而動容。

  書法作品的文字既指組成文本的文辭,也指筆墨表現(xiàn)的線條。《祭侄文稿》文本雖信筆走紙,無意與有心之間但見精心與深情——遣詞造句,可見字斟句酌,但不刻意雕琢,不費力矯飾。大樸大雅,文字的精當之美隱藏于涂抹之中,由此尋覓這件作品文字魅力的蛛絲馬跡,可解碼書者當時心情。

  其一,顏真卿父輩有兄弟二人,伯父顏元孫、父親顏惟貞。至顏真卿輩子女十四個,真卿排行十三。文稿將“從父”涂作“第十三叔”,由一般泛稱到具體確指的稱謂轉換,是情感的鄭重傾注,透露了顏真卿與季明的親近關系。

  其二,顏真卿不避煩冗,列舉勛銜“銀青光祿夫、使持節(jié)、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并非煩冗多余,而是以莊嚴肅穆的個體儀式,表達對逝者的尊重。半年前,遭貶謫同州的顏真卿轉任蒲州刺史,其間,平叛取得重大進展,朝廷對顏氏一家表彰?!般y青光祿夫”,“夫”前漏一“大”字。國榮家幸,告慰逝去英靈,往事如翻江倒海般奔涌而來,可見書寫時心潮澎湃不能自持。

  第三,“方憑積善”涂去。顏氏一門,道德教化傳家。上推至“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歷代顏家門風重學修德。生于這樣的家庭,后輩晚生亦得以教養(yǎng)成才?!白趶R瑚璉,階庭蘭玉”,如家廟擺置的重器,如庭院植栽的香草仙樹,季明可謂顏家引以為傲的后起之秀。

  《周易》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今人說,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善當有善報。可嘆的是,天不假年,世與我乖。戰(zhàn)爭仍在延續(xù),戰(zhàn)事膠著難料。侄兒以身殉國慘劇,不得安生?!对娊洝吩疲叭缈哨H兮,人百其身”。此時,“念爾遘殘,百身何贖”。顏真卿寧愿自己赴死一百次,也換不回季明的生命了!

  善?惡?這人間慘痛,天理何在?道義何在?“方憑積善”,今日之境當作何解?此時此地此身,又怎能撫慰內心苦楚?既不能得,也就只能無奈涂去。

  濃墨書寫,是顏真卿對積善進德念茲在茲的內在屬意;枯筆輕涂,是他困頓扼腕百味雜陳的苦苦追問……

  

  言為心聲,書為心畫?!都乐段母濉酚袝ㄗ顬閷氋F的東西——筆墨線條形諸紙端的情性之美。感人至深潸然淚下的文字和慟徹肺腑哀痛欲絕的感情,使其傲然于宇宙間。書者隨心而寫,筆墨隨性而變,線條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姿態(tài)橫生,氣韻流暢。展卷凝神,就會與書者一起沉浸于悲痛郁憤戰(zhàn)火紛飛的往事——開始落筆厚重工穩(wěn),書者極力控制情緒,越到后來,便越漸流暢奔放、灑脫奔瀉,越寫越快,情不能抑,甚而援筆蘸墨,落筆成文,直至干枯滯澀為止。文末,“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數(shù)字,行書摻進草法,筆走龍蛇,寫得汪洋恣肆,蕩氣回腸,感情到達高潮,意緒難平。回看全篇,筆勢圓潤雄奇,筆法遒勁郁勃。行筆時疾時徐,文字或疏或密,墨色有濃有枯。如不斷涌動的思念,字與字上牽下連,游絲牽引顧盼,似斷還連。若說連,則筆連意密,率性自然;若說斷,則筆斷意連,字斷氣連,可謂跌宕多姿,意趣盎然。這一氣呵成的韻味,與書者波瀾起伏跌宕不平的心情相映襯。

  藝術經典總能引起觀者共鳴。陳繹曾,元代國史院編修,激賞《祭侄文稿》,對其筆墨之功頗有心得:

  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爾既”字,右轉至“言”字左轉而上,復侵“恐”,右旁繞“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適與褙紙縫合。自“爾既”至“天澤”逾五行殊郁怒,真屋漏跡矣,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饗”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動心駭目,有不可形容之妙,與《禊敘稿》哀樂雖異,其致一也。“承”字掠策啄磔之間,“嗟”字左足上搶處,隱然見轉折勢,“摧”字如泰山壓底柱障,末“哉”字如輕云之卷日,“饗”字蹙衄如驚龍之入蟄。吁,神矣。

  作品真摯質樸的意蘊氣息是任何看似筆法工整、文采斐然、精雕細琢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難怪元代張晏見到《祭侄文稿》,欣喜異常,信筆題跋:

  此祭侄季明文,今在余家。住京師,嘗會諸賢品題,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端楷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心手兩忘,真妙見于此也。觀于此帖,真行草兼?zhèn)淙ā?/p>

  書法是反映生命的藝術,書家喜怒哀樂等情感均在筆墨之中表現(xiàn)出來??档略f,線條比色彩更具審美性質。中國古代線的藝術正如詩歌等抒情文學一樣,是中國文藝最擅表達和最富民族特征的,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的表現(xiàn)。南朝王僧虔有“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之說。如果說《蘭亭序》代表的是典雅逸致風格,《祭侄文稿》則呈現(xiàn)了枯拙挺勁韻致。文稿筆墨之功與書者悲慟之情融合,映照出一段悲壯的英雄歷史和文人心靈圖景。書人交輝,率性書寫,無意于佳,開創(chuàng)中國書法審美的另一路徑。這或許就是不計工拙的文稿成為歷史經典的奧妙。

  因其神采,歷代書家、藏家以爭相觀瞻收藏《祭侄文稿》為至高樂事。張晏仰慕已久,得來不易,曾講述軼事:“宣和書譜顏真卿祭侄季明文。知在錢塘,傳聞數(shù)年。辛丑歲,因到江浙,得于鮮于家。諸公聚觀,以為在世顏書中第一?!?/p>

  鮮于即元初大書法家鮮于樞。鮮于樞以唐人為師,追求書法的骨氣和法度。當?shù)酶Q顏真卿真跡,鮮于樞逸興橫飛,提筆直抒胸臆:“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余家法書第一?!?/p>

  行書,只有行書,才能傳達《祭侄文稿》神韻——近正而不拘謹,似草而不放縱,流暢而不失端嚴,渾厚而不失靈動……

  

  身處風雨飄搖的沒落王朝,顏氏家族《祭侄文稿》的悲壯故事還在繼續(xù)。

  782年,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李希烈反叛,攻入汴州,自立“楚帝”,李唐王朝再臨劫難。

  宰相盧杞向德宗奏議派顏真卿勸降李希烈,“奉宣圣澤,為陳逆順禍福”,因為“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

  顏真卿向來秉忠直言,盧杞視其為“眼中釘”,一直欲除之而后快。其實,顏真卿有恩于盧杞。當初安祿山攻克洛陽,殺害盧杞之父、御史中丞盧奕,將人頭送至河北各郡示眾。到平原時,顏真卿設計留下首級,并厚待下葬。當時,顏真卿不忍用手擦拭盧奕臉上血跡,恭敬地以舌舔凈,以告慰忠臣英靈。然而此番,陰險狡詐的盧杞忘恩負義,落井下石。

  大臣李勉力勸留下顏真卿,但德宗仍首肯了盧杞冠冕堂皇的奏議?!顿Y治通鑒》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真卿乘驛至東都,鄭叔則曰:“往必不免,宜少留,須后命?!闭媲湓唬骸熬玻瑢⒀杀苤?!”遂行。李勉表言:“失一元老,為國家羞,請留之?!庇质谷搜媲溆诘?,不及。真卿與其子書,但敕以“奉家廟,撫諸孤”而已。

  已是74歲風燭殘年之人,此行兇多吉少,李勉深為感慨,失去一位元老,國家受辱,王朝顏面盡失,茲事體大。顏真卿并不希冀皇帝收回成命,他言之鑿鑿,“將焉避之”。這在次年,他被扣留蔡州所寫《奉命帖》中可印證其心跡:“……然中心悢悢,始終不改。游于波濤,宜得斯報。千百年間,察真卿心者,見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達于時命耳。”悲傷但不改初衷,久在風浪漩渦中,躋身廟堂之高,就要深知后果,擔當其責。顏真卿大寫的人,一如他挺立的書風。

  李希烈派人輪流游說,并許以宰相官位,顏真卿嗤之以鼻,怒斥道:“若等聞顏常山否?吾兄也。祿山反,首舉義師,后雖被執(zhí),詬賊不絕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師,吾守吾節(jié),死而后已,豈受若等脅邪!”

  前有顏杲卿忠烈殉國,在顏真卿心底,一定還有季明的身影。顏真卿寫家信叮囑兒子們“戒嚴奉家廟,恤諸孤”,除此,他心無掛礙,死不足惜。寫好死后進獻皇帝的章表、墓志、祭文,他甚至指著房間西面墻壁說:“此吾殯所也?!?/p>

  784年8月23日,顏真卿迎來人生的最后時刻。

  囚禁兩年有余的顏真卿忽聞門外宦官大呼,“有詔?!鳖佌媲涿ο鹿蜻凳住;鹿傩迹骸耙速n卿死?!鳖佌媲鋯柕溃骸袄铣紵o狀,罪當死,然使人何日長安來?”勸降無功,罪當死,意料之中。他關心的是朝臣出行情況?!皬拇罅簛??!睂Ψ嚼湫Φ馈n佌媲浠腥淮笪?,怒罵:“乃逆賊耳,何詔云!”

  悲劇再次重演,一代忠烈以縊殺的悲情方式告別歷史。但在歷史的天空中,顏真卿的灼灼光芒,繞不過去,忽略不了。

  從這個意義來說,顏真卿是大唐王朝的面子,《祭侄文稿》是中國書法的里子。

  

  1279年,文天祥被元軍押赴大都途經平原郡,他心潮澎湃,寫下《過平原作》表達對英烈蹈節(jié)死義的崇敬?!捌閸缈部啦坏弥?,出入四朝老忠節(jié)。當年幸脫安祿山,白首竟陷李希烈。希烈安能遽殺公?宰相盧杞欺日月。亂臣賊子歸何處?茫茫煙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當天。”自753年始,顏真卿擔任平原郡太守三年有余。立德、立功、立言,歷來被視為文人“三不朽”。平原是顏真卿心系社稷安危、百姓蒼生的官宦生涯的立德之地,也是他大義凜然力挽狂瀾最為壯烈的抗擊叛軍的立功之地,更是發(fā)源《祭侄文稿》的立言之地。平原,與顏真卿緊緊相連,成就他忠鯁讜直人生的不朽形象和精神。

  709年,顏真卿出生于家學淵源深厚的官宦之家。三歲喪父,母親殷夫人教育他長大成人。“既長,博學工辭章,事親孝?!?5歲時高中進士,授校書郎,步入仕途。兩年后,因母親病故,回家守孝,再返官場時,已是天寶元年。先后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如當初調離京師就任平原太守一樣,顏真卿宦海浮沉起起落落,就因他不阿權貴仗義執(zhí)言。

  玄宗時,因直諫得罪楊國忠,外放平原。命運陰差陽錯,這里使文人顏真卿變身力挽狂瀾抗擊叛軍的義士。肅宗時,顏真卿上書按禮儀先祭太廟,“東向哭三日然后入宮”,引得龍顏不悅,被貶同州,隨后轉蒲州刺史。其間,史思明投降朝廷,顏泉明得以獲釋,顏真卿委派泉明到常山訪尋,得季明頭骨,也就有《祭侄文稿》。

  代宗時,宰相元載鉗制百官言路,下令凡上書言事一律先經宰相把關,再行稟奏。顏真卿直斥:“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達,此權臣蔽主,不遵太宗之法。”后元載借機以顏真卿“誹謗”名由,貶其為峽州別駕,未到任換吉州別駕,移撫州刺史,轉湖州刺史。德宗時,盧杞最終把他逼上不歸路……

  顏真卿離世270年后的宋仁宗至和三年,在他曾經任職的撫州,人們修建祠堂紀念他。當?shù)厝搜诱堅栕鳌稉嶂蓊侓敼籼糜洝?。曾鞏回顧顏魯公一生,充滿感情寫道:

  公之能處其死,不足以觀公之大。何則?及至于勢窮,義有不得不死,雖中人可勉焉,況公之自信也與。維歷忤大奸,顛跌撼頓,至于七八而終始不以死生禍福為秋毫顧慮,非篤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觀公之大也……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顧回隱,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惡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殺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謂仁者歟?

  不在于直面死,關鍵在堅守大道,歷經坎坷磨難而不顧生死。不屑于茍且生,重在居仁守義。這就是民族的脊梁。

  

  說到顏真卿,就會提及書品與人品的話題。

  書法藝術審美與書家密不可分,歷來有“人書合一”之說。蘇軾說,“古之論書者,兼論其生平,茍非其人,雖工不貴。”明代傅山亦說,“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鼻宕旌透杜R池心解》評論道,“學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jié)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并不朽于千古?!逼焚F,人方貴;人貴,書方貴。

  歐陽修是宋代高擎書品與人格大旗第一人。他評價顏真卿:“余謂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斯人忠義出于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zhèn)?,有似其為人?!鼻宕跏康澮灿谢貞?/p>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章惇、京、卞豈不工書,后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書雖不工,后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

  顏真卿在世,并未以書名世。756年,肅宗即位,就由徐浩執(zhí)掌詔令,“浩屬詞贍給,又工楷隸,肅宗悅其能,加兼尚書左丞。玄宗傳位誥冊,皆浩為之,參兩宮文翰,寵遇罕與為比?!比欢笫雷放躅佌媲洌驮谟陬佌媲涑溆居畹臍飧?。秦檜、蔡京、張瑞圖、王鐸等人單論技法不無過人之處,但其人品聲名大大影響了在書法史中的地位。

  顏真卿雄渾敦厚書風與其忠義節(jié)烈形象相得益彰。自晚唐以來,他是文人士大夫的修身楷模。特別在宋代,“士大夫忠義之氣,至于五季,變化殆盡”,顏書尤受倡導,也反映了當時文人對道德文章期待的社會心理。蘇軾說:“吾觀顏公書,未嘗不想見其風采,非徒得其為人而已?!秉S庭堅亦說:“觀魯公其帖,奇?zhèn)バ惆?,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流氣骨,回視歐虞褚薛徐沈輩,皆為法度所窘,豈如魯公肅然出于繩墨之外,而卒與之合哉!”米芾把顏真卿書法形容為“如項羽掛甲,樊噲排突,硬弩欲張,鐵柱特立,卯然有不可犯之色”??芍^將顏真卿書法的人格氣象闡釋得淋漓盡致。

  所以,王安石感慨,“魯公之書既絕倫,歲久更為時所珍?!?/p>

  所以,清代王頊齡專為《祭侄文稿》題跋:“按唐肅宗乾元元年戊戌,至今皇帝雍正二年甲辰,凡九百六十七年。魯公此書,閱歷已及千載矣。非魯公之忠孝友義,足以感格天地,書法之雄奇變化,至于超神入圣,安能數(shù)經兵燹,而紙墨完好,神采煥然若是乎:意必有神物護持,故能入水不濡,入火不熱也。為之驚嘆無已,爰志數(shù)語,以著其流傳永久云?!?/p>

  由喜愛進而神化,當然是王頊齡的會心幽默。這寥寥數(shù)語又何嘗不是千百年來,人們對顏真卿人品書品交相輝映的盛贊呢?

  對形體之美的追慕只能讓書法流于淺層次,唯有將高潔靈魂與所書文字融而為一,才能達到不朽境界。書法背后是書者的人品、學問、修養(yǎng),書法濃縮了書家的自我和大我!

  

  《祭侄文稿》影映的是一段血與火、生與死的歷史瞬間,但不只是天地英雄氣,更是人間家國情。

  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儒家治學倡導“為己之學”,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修身”一途,達到體現(xiàn)“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代表的“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的道德境界,千百年來深深影響社會心理。家國同構、家國一體基礎上的家國情懷成為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和文化基因。舍己為家,舍家為國。國之興衰,家之安危與個人德行緊密連在一起。顏真卿外放內收的筆法和端重剛健的結字之道,可見外張內斂、剛直忠厚的正大為人風范。

  身為國生,心為君圖。忠君報國是文人士大夫的人生價值所在。任平原太守期間,顏真卿作《贈裴將軍》詩,“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痹娛撬徒o裴將軍的,也是他內心的自畫像。

  顏真卿惦念的是國家社稷和黎民百姓。藩鎮(zhèn)之弊,國之大患;戰(zhàn)火人禍,庶民至痛。775年,在湖州太守任上,聞知河北藩鎮(zhèn)叛將吳希光投降、盧子期被擒,他奮筆疾書《劉中使帖》:

  近聞劉中使至瀛州,吳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聞磁州為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吁!足慰也。

  顏真卿寫得痛快淋漓,貼中“耳”字末筆一拖到底,可見揮灑開懷之狀。為官軍捷報歡欣鼓舞,十二年前,杜甫寫下“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詩句。那新生的希望,對杜甫來說,如放舟沿江而下,迎面奔涌而來。而顏真卿,已是六十六歲的白發(fā)老者,奸相元載當?shù)溃琅f打壓冷落他,貶至湖州四年了,前途漫漫無期……

  顏氏家族歷來受社會稱譽,其公忠廉直、堅貞一志的門風為世人推崇。從安貧樂道的顏回始,大教育家顏之推為第35代,其思想精髓形成《顏氏家訓》,“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yè)”“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于物耳”等思想深深影響后世并流傳至今。顏真卿是第40代,自小耳濡目染,修身立業(yè)受益家學。官宦生涯起起伏伏,顏真卿不改其志其行,重德力行的整肅家風可謂作用至要。

  因此,《祭侄文稿》是一面鏡子,照見承傳圣賢操守之志、賡續(xù)門風家學之行。有意思的是,顏真卿留下數(shù)量眾多為家族而作的碑帖,《顏家廟碑》《顏元孫神道碑銘》《顏勤禮碑》……這些碑刻記述碑主功德與子孫業(yè)績,表達光大門風之情,是顏書精品,更有特殊文化內涵和情感依歸。

  筆底乾坤,心中道義。碑刻不朽,文字不朽,精神血脈不朽。顏真卿以書法為念,把信仰與準則,把家國大義和道德操守刻進歷史深處,留在炎黃子孫心里……

  

  《祭侄文稿》完成月余,顏真卿寫下《祭伯文稿》。

  當時,為御史唐旻誣劾,他被貶饒州刺史,途經洛陽,祭掃伯父顏元孫墳墓而作。祭文追念伯父去世二十余年來,顏家后輩子孫情況。羯胡祿山擾河洛,顏氏兄弟舉兵拒逆,戰(zhàn)土門,季明遇難,杲卿赴死,嫂侄關押囚禁……錐心道來,寸寸山河,寸寸血淚;悉數(shù)列出,真卿及兒侄,盡蒙國恩……

  一門之內,生死哀榮。真卿將赴饒州,至東京得申拜掃。又方遠辭違,伏增感咽。謹以清酌庶羞之奠,以伯母河南縣君元氏配。尚饗!

  兩篇文稿相映生輝、雙璧閃耀。此時,頓挫郁勃心情較月前稍有平復,只是讀至“一門之內,生死哀榮”,令人不勝唏噓。

  英雄,有豪情,有悲情。當英雄以悲劇的方式謝幕,一個時代的悲劇就拉開大幕了……

  蘇軾曾感慨,“自顏柳氏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有人說,《祭侄文稿》把中國文化生命的悲壯推到極致,是中國文脈的突發(fā)性呈現(xiàn)。顏真卿以悲情的書寫見證一個朝代的退場,卻為浩瀚中華歷史注入躍動的力量,提醒后來者中華文脈的正道和方向。

  從這個意義來說,《祭侄文稿》在,就多了一扇窗戶——透過它,我們看到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永在。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