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③】“負碳海島”養(yǎng)成記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③】
光明日報記者 劉艷杰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杰
“全國首個,真了不得!”
“老陳,這里面絕對有你賣羊的功勞!”
說起島上的大喜事兒,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qū)靈山島的居民們抑制不住內心的高興。而62歲的陳國社,更是樂不可支,瞧,正一個勁兒地咧嘴笑呢。
今年年初,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收到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核查證書,其碳排放核算結果獲得官方認證,成為全國首個自主負碳區(qū)域。一時間,“負碳”成了島民嘴里的熱詞,而在此之前,“負碳”是個啥,哪個又能說得清喲!
靈山島成為“負碳”島,離不開李景哲的推動。李景哲是誰?他是青島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2020年秋天,作為專家顧問,到靈山島掛職。
彼時,國家正好提出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地也開始了“雙碳”的嘗試摸索。區(qū)域封閉、邊界清晰,人員流動大,碳排放要素相對完整……剛剛登上靈山島,李景哲就發(fā)現這是一塊“負碳”寶地。
于是,保護區(qū)黨工委向區(qū)里做了打造“負碳”試驗田的詳細設想匯報。區(qū)里毫不含糊,當即表示:全力支持!
“但成為‘負碳海島’可不是件容易事兒?!狈喼謾C里的報告,李景哲仔細一盤算,不免擔憂起來。碳核算主要包括碳排放源、碳吸收匯、減排項目三項。碳吸收與森林面積有關,減排項目主要涉及光伏發(fā)電,最難的是碳排放。
“涉及老百姓的吃住行,要從根本上改變島民幾十年的生活生產方式,甚至會觸動部分老百姓的‘飯碗’!”那些天,李景哲天天愁眉不展。
李景哲的擔憂并非多余。靈山島有2400余名居民,其中山羊養(yǎng)殖28戶,山羊是他們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燒煤取暖、用液化氣做飯、開燃油車,更是島民延續(xù)幾十年的生活習慣。而這些,都與“負碳”有直接聯系。
深入調研后,區(qū)政府下定決心進行全島改革:實施煤改電、控制燃油車增量、動態(tài)清理存量,在島內進行山羊清理、繼續(xù)退耕還林。
“養(yǎng)了20多年羊,不養(yǎng)羊吃啥?”養(yǎng)羊戶陳國社抵觸情緒強烈。
“山路上上下下,新能源車爬坡能行嗎?”經營觀光車生意的肖義,對控制燃油車增量一肚子疑慮。
“燒了一輩子煤,用電能暖和嗎?”逄宗芳報名“煤改電”后又后悔了……
“群眾擔心的,是生計,是改革的性價比。”靈山島保護區(qū)黨工委副書記沈久波說。
怎么打消大家的顧慮?一靠政策,二靠口碑。
清理山羊,政府在村民自行處理后,按每只100元再額外給予補貼;煤改電,對特困戶設備全額補貼,普通村民享受1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設備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報廢車,給予800~1200元不等數額補貼……
陳國社最先轉變了想法,賣掉了500多只羊,額外拿到了5萬多元的“禁羊錢”,將錢投入自家民宿經營。接著,肖義買了兩輛新能源車。觀望了一年的逄宗芳也坐不住了,第二年果斷報名安裝熱風機:“24小時開著,一天也就10塊錢?!比珝u常住農戶已全部報名,將于今年全部完成“煤改電”。
“經營民宿比養(yǎng)羊賺得多?!?/p>
“新能源車也不孬,關鍵是游客特喜歡。”
“不燒煤,不用擔心煤氣中毒,也不用天天擦墻上的灰了!”
口碑有了,島民們對“負碳”這事也越來越上心了。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發(fā)放的核查證書顯示,2020年,靈山島因能源消耗、農業(yè)活動、廢棄物處理等產生二氧化碳當量5668噸,森林碳匯清除量7001噸,經過核減,全島全年二氧化碳當量-1333噸,以此獲得負碳認證。
環(huán)境改善,“負碳”招牌,靈山島的文旅事業(yè)穩(wěn)步提升。年輕人紛紛回島創(chuàng)業(yè)。目前,島上已建成165家特色民宿、2家海洋牧場,形成了旅游業(yè)態(tài)集聚效應。
“今年在樓上增開了6間,想接接團體,價格也想適當提升。”90后陳藝文大學畢業(yè)后回島創(chuàng)業(yè),開辦了“阿文小棧”。雖有疫情影響,目前一年收入也在10萬元左右。
清理山羊、煤改電、氣改電、燃油車動態(tài)清理等相繼完成,是不是意味著“負碳海島”就搞好了?
“這些僅僅是完成了第一步。”李景哲說,比如,煤改電雖然解決了直接燃燒,但用電同樣會產生二氧化碳當量,要減碳,還要探索新能源的使用。為此,全島安裝了209盞太陽能路燈,還建成了300平方米的光伏發(fā)電。
為了讓島民和每年十幾萬游客都參與到“雙碳”建設中來,靈山島推出了碳普惠行為清單,還將在島上設立“碳積分銀行”和“碳積分超市”,通過低碳變“現”來鼓勵大家主動減碳。
“這就是個加減法嘛!我不養(yǎng)羊,森林草地就可以多吸碳,只要吸收的比排放的多,就‘負碳’了唄?!比缃?,對“負碳”是個啥,陳國社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