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文脈·硯遇金石展”河北易縣展出 最早拓片可追溯8000年前
中新網(wǎng)保定10月25日電 (呂子豪 徐巧明) “易水文脈·硯遇金石展”25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開展,此次展出的拓片跨越8000年歷史,具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據(jù)了解,該展覽分“易水文脈拓片展”和“硯遇金石展”兩個系列,共展出展品150余件。其中,“易水文脈拓片展”展出新石器時代北福地遺址石斧石墜拓本及唐、元、明、清等歷史時期珍貴金石碑刻拓片資料50余件。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河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吳占良稱,此次展出的易州鎮(zhèn)國寺石佛座銘文初拓本中(原器年代為公元591年),有“大隋隋國,易州易縣”內(nèi)容題記,此為“易縣”二字作為地名首次在碑刻中出現(xiàn)。
此外,展出的《皇帝東巡之碑》(御射碑)拓本,是目前所見易縣境內(nèi)最早的碑刻文字。該碑碑文記載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一行由山西大同出發(fā)向東巡行,歸途經(jīng)易縣五回嶺時,皇帝在此彎弓射箭等內(nèi)容。
當日,“硯遇金石展”則集中展出了易水古硯藏品及現(xiàn)代易水硯精品近百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易水硯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鄒洪利說,易水硯產(chǎn)于易縣,是中國著名古硯之一,此次展出的龍鳳紋鋪首硯、清順治任有剛銘隨形籽石易水硯、琴瑟和鳴硯等易水硯珍品,體現(xiàn)了易水硯的傳承歷史、制作技藝和藝術價值。
易縣,古稱易州,因易水而得名,入選首批中國地名文化遺產(chǎn)《千年古縣》名錄。該縣有歷史文化遺存300多處,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清西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下都遺址、萬里長城——紫荊關等國家、省、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處,是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