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登報 紙短情長 將愛的誓言印上“歷史的底稿”
又是一年七夕節(jié),95后重慶小伙兒王肸為新婚妻子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王肸先生與顧語晨女士于公歷2023年1月9日喜結連理。佳偶本天成,琴瑟樂百年。特此登報,敬告親友,亦作留念……”
這短短幾行字被刊登于8月22日的《中國青年報》,行文簡單,卻不失浪漫。與之一起刊登的,還有其他17對新人的結婚啟事。他們的誓言以鉛字印下,像是一封寫給自己、寫給未來的“情書”,將隨著這份“歷史的底稿”在時光中流轉,成為他們締結良緣的見證。
以紙為媒的“復古式”浪漫
今年七夕節(jié)前夕,《中國青年報》面向今年已領取結婚證的新人,推出“七夕同喜”結婚啟事征集活動??吹竭@一消息,王肸眼前一亮,“報紙一經(jīng)印刷,就無法更改、無法刪除,從此可以壓在箱底永遠留存,甚至遠比電子版的TXT、JPG更為厚重”。
這不是王肸的名字第一次出現(xiàn)在報紙上。來自武警重慶總隊某支隊的他曾穿著筆挺的軍裝,手持立功喜報,身披抗洪搶險三等功綬帶,精神奕奕地出現(xiàn)在2021年2月5日的《永川日報》。巧合的是,當時正在重慶文理學院讀大四的顧語晨在圖書館無意間看到報紙上的這則新聞,被王肸的名字吸引,特意查了“肸”字的讀音。
當年3月的一個周末,剛上完舞蹈培訓課的顧語晨坐火車返回位于重慶市永川區(qū)的學校。車上,疲憊的她睡著了,醒來后發(fā)現(xiàn)身上多了一件大衣。
“不好意思,怕你著涼。”坐在她對面的王肸紅著臉憋出一句話。而顧語晨很快認出眼前的這名小伙子正是之前那則新聞報道中的“主角”……以紙為媒,這是他們這段奇妙緣分的開端;結婚登報,在他們看來,也是一種“復古式”的浪漫。
“結婚登報并不是95后、00后的‘專利’,比如在民國時期,結婚登報就曾風行一時。”王肸了解到,當時的新人結婚時在報紙上公示,有的把它視為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憑證,有的是借此知會遠近親友,也有的是為留作紀念。
在90后林偉印象中,自他識字起,家中就訂有報紙,在報紙上經(jīng)??梢钥吹礁鞣N啟事,比如哪家飯店開店、哪家工廠開工、誰家有紅白喜事等。他認為,紙媒曾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媒介,是一種個人與社會的溝通方式,印在上面的油墨承載著沉甸甸的世俗生活、熱騰騰的人間煙火氣。
不過現(xiàn)在,林偉更多是從網(wǎng)上獲取信息,也很少在報紙上看到“煙火氣”較濃的啟事,“看到的多是一些股票、債券發(fā)行的公告”。當看到《中國青年報》的結婚啟事征集活動,他很驚喜,毫不猶豫就報了名。
眼下,林偉正在籌備將于9月舉行的婚禮。在他看來,結婚發(fā)朋友圈是一種小范圍的分享,而通過面對社會大眾的報紙刊登結婚啟事,更像是一種傳承、一種儀式,“婚姻也變得更加嚴肅和神圣”。
一封寫給未來的“情書”
“吉年佳日,永結同心?!边@是林偉和妻子李鳳刊登在報紙上的誓言。屆時,他也將在婚禮上大聲說出這句話,這是他婚禮誓言中的內容。
他與妻子相識于去年新冠疫情期間。因居家遠程辦公,在北京工作的林偉回到山東青島家中辦公,偶然的機會認識了當?shù)禺斀處煹睦铠P。林偉笑說:“說起來,我得感謝那段時間的遠程辦公,讓我很幸運地遇見了她,也讓我有更多機會爭取這段緣分?!?/p>
在他看來,自己找到了那個可以分享陽光、分擔風雨、互相信任的人,“我們可以背對背一起組建家庭,也可以手牽手在社會的大浪潮中共進退”。而這也是誓言中“永結同心”的意義所在。
為想出一句別出心裁的登報誓言,東北小伙兒張顯與妻子王澤敏可以說絞盡腦汁,草擬了七八個“版本”。有的俏皮活潑,比如“第一次結婚,有點新鮮” “這只小可愛被我收了”;有的更為莊重正經(jīng),比如“結發(fā)為夫妻,白首不相離” “美好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經(jīng)過一番糾結,他們最終選中“山水一程,三生有幸”這句話。
因游戲結緣的他們在畢業(yè)旅行中擦出愛情的火花,后因二人去國外留學,曾被山水阻隔異地戀愛兩年?!拔覀円步?jīng)歷過很多波折,但我們有共同的目標,也有共同的愛好,會一起視頻連線自習,也會遠程打游戲。”王澤敏告訴記者,畢業(yè)后他們考慮組建家庭,便一起回國工作,并于今年5月1日舉辦了婚禮。
在婚禮現(xiàn)場,他們精心為賓客設計、準備了紙質版的《婚禮日刊》,上面有趣味小游戲,也記錄著他們相識、相愛的軌跡與故事。對于他們而言,“遇到了那個對的人,結婚更像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而今,他們也選擇將愛的誓言刊登在真正的報紙上,用他們的話來說,一方面想讓更多人見證自己的幸福,傳遞自己的快樂;另一方面他們有勇氣登報,也意味著他們有信心相愛至白頭——這更像是他們愛的宣言。
“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珠聯(lián)璧合,桂馥蘭馨”“結發(fā)夫妻,恩愛不移”“快樂每一天,幸福每一刻”……這一句句結婚誓言,像是新人們寫下的一封封“情書”,寫給自己,也寫給愛人,見證過去,也寄向未來。
將愛的記憶留在“歷史的底稿”
翻開新出版的報紙,可以嗅到一股淡淡的油墨香,這是90后山東姑娘樊碩自小就喜歡的味道。
不久后,她即將迎來自己與愛人楊基熔的婚禮,那將是一場經(jīng)典的西式葡萄園婚禮,這對于他們和家人們來說是一件很有紀念意義的“大事”。
“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边@是他們二人在婚禮前刊登于報紙上的“約定”。他們準備將刊登結婚啟事的《中國青年報》用相框裱起,掛在墻上。
樊碩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會緊跟潮流學習很多新奇事物,但感覺當下很多新事物更替太快、稍縱即逝,難以留下經(jīng)典雋永的東西。而她想留下一些自己的東西,結婚登報是一種嘗試,“只要報紙不丟,這些文字就可以長存”。
30多年前,林偉的父母結婚時曾保留下一些影像。在舒緩的鋼琴曲中,看著曾經(jīng)的胡同和院子、父母和家人年輕時的樣子,林偉很感動。他也想將自己的結婚啟事“留給自己的孩子看”。在他看來,與電子信息不同,這份紙質的報紙是以物理實體的形式存儲,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碎片化的電子信息很難長久保存下來?!蓖鯘擅粢舱J為,紙媒不僅流傳廣,還能保存得更久,“拿在手里特別有感覺”。他們準備將這份報紙好好珍藏。
在歷史的洪流中,抓住一些屬于自己的碎片,于萬千變化中留存一份不變。王肸曾想,幾十年后,當自己和妻子老了,再拿起那張泛黃的、刊登著他們結婚啟事的報紙,當年的那些心悸、甜蜜、浪漫、驕傲……將會像鉆石一樣,在記憶里閃光。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孫慶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