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杭州亞運會 近九成受訪者愿意多了解其他亞洲國家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吳欣宇 記者 李潔言
10月8日晚,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閉幕。雖然亞運賽事已經結束,但中國與亞洲各國的連接還在延續(xù),不少中國青年也對亞洲國家產生濃厚興趣。經過杭州亞運會,你愿意更多地了解其他亞洲國家嗎?你會通過哪些方式去了解?
在杭州亞運會進行中,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2%的受訪者愿意多了解其他亞洲國家,受訪者對東亞、東南亞文化更感興趣,68.1%的受訪者想通過旅游的方式了解亞洲其他國家。
受訪者對東亞、東南亞文化更感興趣
來自杭州的95后蔣雨微(化名),通過杭州亞運會對敘利亞這個國家產生了興趣。了解到敘利亞正經歷戰(zhàn)亂,她想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希望世界更加和平美好”。
在亞運賽事場館和亞運村,“換徽章”成為各國運動員和志愿者交流溝通的紐帶。來自中國澳門代表團的短跑運動員卜政浩因為換徽章結識了一名柬埔寨教練,他向對方表達了自己對當地的喜愛。在深入交流后,對方主動添加了卜政浩的聯(lián)系方式,并表示以后如果去柬埔寨旅游,可以做他的向導。
不僅是東南亞國家,讓卜政浩印象深刻的還有中東地區(qū)的國家,“他們的運動員特別開朗,見到誰都會熱情問好?!彪m然有時卜政浩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但會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他覺得語言不是太大的障礙,大家是樂于交流的,他也因此對沙特阿拉伯這個國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沙特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國家,希望以后有機會去看看。”
卜政浩一直夢想去世界各地旅游,他覺得這次亞運會讓自己和亞洲其他國家的人走得更近了,因為換徽章,他已經與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等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人交流過了。“我以前從來沒有跟這些國家的人有過任何交集,這次能跟他們有交流,感覺很不錯?!?/p>
在杭州亞運會棋類館象棋領域做語言服務的志愿者葉瓊丹同樣有這種感受,因為穿著志愿者服裝,葉瓊丹每次走在路上都會被來自亞洲各國的人問路。“這時會覺得杭州是一個國際化都市,可以遇到世界各地的人。”
作詞人季知拙在亞運會開幕前,與其他媒體合作,創(chuàng)作了一首《最絢爛的紅》為杭州亞運健兒加油鼓勁,因此也關注了一些亞運新聞。通過亞運會她知道了東帝汶這個國家,了解到東帝汶2002年才正式獨立,雖然經濟較為落后,但在汶川地震時卻向中國慷慨解囊,這讓她感受到了這個國家的情義。
調查中,81.7%的受訪者在日常生活中會留意亞洲的新聞。通過此次杭州亞運會,89.2%的受訪者表示愿意更多地了解其他亞洲國家。具體來看,受訪者對東亞文化感興趣的比例最高,為49.6%;其次是東南亞,為48.2%。此外,中亞(35.1%)、南亞(27.5%)、西亞(24.5%)、北亞(9.6%)也是受訪者比較感興趣的區(qū)域,都不感興趣的受訪者僅占4.5%。
旅游是受訪者希望了解亞洲的主要方式
早在5年前,葉瓊丹參與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個與世界文化遺產相關的志愿者項目。那時,她來到了印度的艾哈邁達巴德,這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上的一座城市,她和來自印度、中國臺北、印度尼西亞等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一起生活了10天,參觀了當地的世界文化遺產,體驗了風土人情,還與當地市長面對面交流,暢聊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與其說是一次志愿活動,我覺得更像是一場文化交流?!?/p>
這次經歷積攢下來的緣分,在此次杭州亞運會上得以延續(xù)。在亞運會棋類館的志愿服務期間,葉瓊丹與同樣來自印度艾哈邁達巴德的一名橋牌教練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得知葉瓊丹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做過志愿服務,對方十分熱情地送她徽章、與她合照留念,這讓葉瓊丹很感動。“在交流中,很多固有印象被慢慢打破,只要你主動邁出那一步?!敝螅~瓊丹考慮參與學校的一些交換項目,去亞洲其他國家看看。
你會通過什么方式了解亞洲?68.1%的受訪者選擇了旅游,40.7%的受訪者選擇參與短期交流項目,32.5%的受訪者選擇參與援建共建項目,其他還有留學(22.1%)、駐外工作(10.3%)。
之前在讀碩士研究生時,蔣雨微有幸獲得了某單位派往柬埔寨的實習機會,但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前往,這讓她有些遺憾,“當時我了解了很多柬埔寨的文化,看了相關的紀錄片,對東南亞的民族和歷史都非常感興趣。”她覺得,只有走出去,感受其他國家文化的不同,才能更好地體會中國文化的特色,在求同存異中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
蔣雨微計劃以后去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旅游,實惠的價格、便利的交通、相通的文化,都讓她覺得這樣的交流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有機會,她也希望去亞洲其他國家參與一些短期項目,為當地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受訪者中,00后占20.2%,90后占41.6%,80后占30.0%,70后占6.4%,60后占1.8%。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占36.4%,二線城市的占37.0%,三四線城市的占20.1%,縣城或城鎮(zhèn)的占4.5%,農村的占2.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