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皮具制作技藝傳承人:“刀”耕不綴 巧手賦能皮雕新生
【解說】非遺技藝,匠心獨育。近日,記者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qū)見到李金云時,她正在完成一幅以文保單位“大同九龍壁”為原型的皮雕作品。
【解說】老手藝做出好皮具,李金云作為大同皮具非遺技藝第四代傳承人,35歲的她已經(jīng)接觸皮具行業(yè)二十余年,時至今日,她仍然沿襲著大同皮具古老原始的制作方式。
【同期】大同皮具非遺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李金云
從13歲經(jīng)常接觸的皮具行業(yè),祖上面爺爺一直是干這個行業(yè)的,從小就是耳濡目染,開始接觸這些東西,然后真真正正從18歲以后開始接觸的。
【解說】李金云初入行業(yè)時,皮雕的自身價值還未被大眾接受,李金云的皮雕之路也走得頗為困難,但是她從未想過放棄,用心守護著老輩人留下的古老技藝。正是李金云堅持與熱愛的力量,才使技藝得以傳承。
【同期】大同皮具非遺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李金云
當年的時候是我記憶特別深刻的一次展會,當時就通過短短的幾天,把所有做好的成品的一些擺件,全部都賣光了,然后所有展示的都是一些半成品,反響特別深,從那以后,我就更加堅定了我做皮具行業(yè)的信心。
【解說】選皮料、畫圖、走刀線、雕刻、塑形等一系列工序后,一件精美的皮雕作品便完成了。在手指與皮具的交纏摩挲中,制作者自身也有著不小的挑戰(zhàn)。
【同期】大同皮具非遺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李金云
首先手必須要穩(wěn),你要手不穩(wěn)的話,打出來一些邊線、花紋,這個力度不同,打出來這些東西就有偏差。
【解說】一刀刀,一錘錘,陪伴李金云度過了二十余年,嚴苛的制作手法,對工具的選擇也有不小的要求。
【同期】大同皮具非遺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李金云
我所做的這些東西是結(jié)合現(xiàn)代的一些文化元素去設(shè)計做的一些圖案,有好多皮雕的工具,跟我現(xiàn)在所做的圖案結(jié)合不到一塊,然后我自己研發(fā),比如說咱們做九龍壁需要用到有些特殊的工具,我就自己去打磨研發(fā)一些特殊的工具。工具太多了,因為涉及到皮雕這一塊一是雕刻刀、二是尼龍錘、三是一些咱們特制的一些雕刻花紋、打邊工具。
【解說】在李金云的工作室內(nèi),錢包、腰帶等皮雕作品隨處可見。一塊塊牛皮在李金云手中,變換了模樣,煥發(fā)出不一樣的神采。
【同期】大同皮具非遺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李金云
我所做的這些包括咱們的創(chuàng)新,就是結(jié)合現(xiàn)代的一些文化元素,包括蘇繡、玉石、皮雕和皮塑。然后又結(jié)合了一些新的工藝,做在咱們皮子上面,包括咱們上面做的這些包來說,就是咱們皮結(jié)合的蘇繡,然后又結(jié)合的玉石或者銀飾之類的,把它做成一些更新的工藝去展示。
【解說】近年來,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以及“非遺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的推廣,大同皮具非遺技藝也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熟知。李金云也對這項技藝有了更多想法。
【同期】大同皮具非遺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李金云
下一步我的計劃就是將我的技藝更廣泛地傳承下去,帶動更多的徒弟,讓這門技藝走出國門,走出更遠的地方。
向上 山西大同報道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