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fā)現(xiàn)約2000萬年前猬亞科新屬種化石 牙齒特別食性特殊
中新網(wǎng)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李錄博士及合作者對采自內(nèi)蒙古蘇尼特左旗約2000萬年前地層的化石進行深入研究,最新發(fā)現(xiàn)一種猬亞科新屬種,命名為“溫都蘇蘇尼特猬”,其頭骨和下頜特征歸入猬亞科,但它牙齒特別食性特殊。
溫都蘇蘇尼特猬模式標本為一件枕部缺損的頭骨及關(guān)聯(lián)下頜,是中國目前已知最完整的新近紀(距今約2300萬年-2.6萬年)猬亞科化石材料。其屬名源自化石產(chǎn)地蘇尼特左旗,種名獻給蘇尼特博物館前館長溫都蘇,相關(guān)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發(fā)表。
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李錄博士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介紹說,猬科動物是典型的雜食性機會主義者,它們的食譜包括昆蟲,其他無脊椎動物如蠕蟲、陸生軟體動物和蜘蛛,甚至還有小型脊椎動物和蛋。此外,它們也進食植物的果實、種子、塊根以及蘑菇。
其中,毛猬亞科偏好捕食小型無脊椎動物;已經(jīng)絕滅的短面猬亞科可能更傾向于捕食小型脊椎動物,它們具有發(fā)育的裂齒;猬亞科成員則來者不拒,它們的牙齒像瑞士軍刀一樣兼具切割、碾壓等多種功能,正是廣食性和另外兩個特性——外表具棘刺、冬眠,使猬亞科成為猬科甚至整個食蟲類動物之中最常見的類群,不過,研究人員的最新化石研究表明,猬亞科成員演化中也有例外。
李錄指出,溫都蘇蘇尼特猬就是這樣一種例外——它的頭骨和下頜特征毋庸置疑地使其歸入猬亞科,但它的牙齒特征則迥異于其他所有猬亞科成員:新屬種前臼齒和臼齒的齒尖圓鈍,齒脊欠發(fā)育,尤其增大的第四下前臼齒具有強大的下原尖,下前尖退化,同時缺失了下后尖和下前脊。
這類牙齒通常具有較強的碾壓能力和較弱的切割能力,即溫都蘇蘇尼特猬具有食殼性(即進食帶硬殼的食物),而食殼性在食蟲類中并不常見,此前所知僅限于雙臼獸科和鼩鼱科的某些化石屬種。本次研究認為具有相似牙齒特征的毛猬亞科化石屬種原猬屬(Proterix)和恩氏毛猬(Galerix uenayae)也具有相似食性,并首次提出猬科的毛猬亞科和猬亞科具有食殼性。
他表示,新屬種化石地點中猬科動物多樣性非常高,除新屬種溫都蘇蘇尼特猬以外還有一兩種同屬于猬亞科的雙猬以及兩種短面猬亞科成員。溫都蘇蘇尼特猬可能以鞘翅目昆蟲或化石地點常見的陸生腹足類為主食,以避免在有限的生存空間內(nèi)與其他猬科成員進行直接競爭。
同時,這次最新研究認為,不僅蘇尼特猬的若干形態(tài)特征接近于毛猬亞科成員,蒙古晚漸新世的猬亞科成員地獄幼猬(Scymnerix tartareus)的形態(tài)特征也在某些方面趨近于短面猬亞科成員。在晚漸新世(約2800萬年前)至早中新世(約1600萬年前)這一時期內(nèi),“正是猬亞科非凡的形態(tài)可塑性和強大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令其在與毛猬亞科和短面猬亞科的競爭中逐步占據(jù)優(yōu)勢。最終,毛猬亞科偏安一隅,短面猬亞科全部滅絕,而猬亞科繁盛至今?!崩钿浾f。(完)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