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險企被視為非主流業(yè)務線? 發(fā)揮“母行”優(yōu)勢潛力巨大
記者 蘇向杲
截至2月21日,10家銀行系險企均發(fā)布了2022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據《證券日報》記者整理,10家險企去年合計凈利為-11.88億元,同比減少110億元。
受訪人士認為,去年凈利下滑有短期因素的影響,包括權益市場波動加劇導致投資收益下滑等。從長期來看,銀行系險企依然面臨諸多問題,包括嚴重依賴母行渠道,經營上以母行單一行政主導為主,產品定位單一且業(yè)務價值低,缺乏復合型人才等。
去年“增收不增利”
與凈利增速形成對比的是,2022年中郵人壽、農銀人壽、工銀安盛等10家銀行系險企保險業(yè)務合計收入達3431億元,同比增長9.74%,即去年銀行系險企整體“增收不增利”。
從綜合投資收益率來看,10家銀行系險企去年均未超過4%,最高的綜合投資收益率(年度累計)僅3.84%,最低的為-0.01%。
部分銀行系險企也提到了面臨的主要投資壓力,如農銀人壽在償付能力報告中分析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時表示,利率呈長期下行趨勢,到期資產和新增資產無法獲得原有的收益率,長久期資產配置有限,資產久期錯配的壓力加大,負債成本始終處于高位,存在利差損風險。
除投資壓力之外,銀行系險企還面臨償付能力下滑的壓力。去年第四季度,多家銀行系險企因即期利率和權益市場波動較為劇烈、準備金評估曲線下降等因素,出現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
其中,工銀安盛人壽表示,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較第三季度末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即期利率和權益市場波動較為劇烈,同時準備金評估曲線下降,導致公司凈資產下降,疊加資本分級上限影響。
業(yè)務增長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銀行系險企多由母行控股,經營戰(zhàn)略上也多由母行主導。近年來,盡管個別銀行系險企開始發(fā)展個人代理人業(yè)務,但業(yè)務渠道仍以銀保業(yè)務為主,產品也以躉交或短期期交為主。
對此,資深保險人、懂保匯創(chuàng)始人兼CEO陸敏(原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yè)務執(zhí)行官、首席信息執(zhí)行官)對記者表示,當前,各大銀行系險企的母行僅將銀保業(yè)務作為中間收入看待,卻看不見其未來巨大業(yè)務增長潛力。此外,國有大行旗下都有保險公司,但銀保業(yè)務趨同,以躉交和短期期交為主,若未來繼續(xù)照此做下去,這些銀行系險企難有大作為,只能被定位為銀行內部的非主流業(yè)務線。
陸敏表示,以五大行為例,這些銀行擁有巨量網點和客戶資源,完全可以借助銀保轉型實現價值最大化,再加上國有大行的品牌資源,全球難有險企可與之媲美。以工行為例,假設其每個網點每天產出5件保單,一年產出相當于中國壽險業(yè)所有代理人(300多萬代理人)一年的產出,即使將網均產能降至每天1件,也相當于一家擁有60萬代理人的壽險公司的產出,在國內已屬名列前茅。但是實際轉型還需建立相應業(yè)務體系來支撐產能。因此,銀保業(yè)務轉型有巨大前景。
銀行系險企該如何成功轉型并躋身全球保險公司前列?陸敏表示,首先,必須走符合保險發(fā)展規(guī)律的道路??v觀全球大型壽險公司發(fā)展路徑,無一家是以銷售躉交和短期期交而成長起來。長期人壽險業(yè)務才能衡量壽險公司經營價值的指標。其次,方法要得當。銀行系險企要先做好頂層規(guī)劃,再細分和設計端到端經營價值鏈,最后組織落地實施。唯有上、中、下三層緊密銜接,才是完成上述轉型。最后,以專業(yè)為主導。轉型需要保險、互聯網和銀行三方面跨界組合。單一行政主導與銀行專業(yè)主導,實現成功轉型的概率較小。
陸敏進一步表示,我國是人口大國,但保險密度與深度較發(fā)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保險業(yè)依然有很大發(fā)展前景和機會。一旦銀行的銀保業(yè)務轉型成功,一方面將幫助更多的消費者獲得保險保障,提升我國保險密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將對現有壽險公司產生巨大沖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