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人口观看,亚洲天堂国产,日本在线视频精品,a黄视频,黄色福利午夜视频,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嫩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蚊蠅沼澤”到“洱海綠腎”——羅時江濕地生態(tài)保護修復紀實

發(fā)布時間:2023-08-29 15:09: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趙漢斌

  清晨,風送荷香,流水汩汩。青草上,露珠折射著陽光,紫水雞在低頭覓食,潔白如凌波仙子的海菜花靜靜綻放。這是夏日云南大理洱海上游羅時江濕地上演的一幕美麗畫面。

  不久前,羅時江濕地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認定為省級重要濕地。羅時江濕地位于洱海北端,屬于洱海流域,面積57.9公頃,由森林沼澤、沼澤草地、沼澤地、河流水面和坑塘水面組成。

  多年修復吸引鳥類駐足

  8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天藍水清,洱海湖面上盛開的海菜花遠看星星點點,宛若繁星墜落水面。海菜花,是水鱉科水車前屬的一種沉水植物,也是云南高原湖泊的特色物種,對生長環(huán)境的水質要求非常高,在洱海曾一度消失。

  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處于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上,是我國西南山地發(fā)育典型的高原斷陷湖泊。

  羅時江地處洱海上游,與洱源西湖相連,是洱海的主要入湖河流和補給水源,年均徑流量約為1.1億立方米,占洱海總來水量的13%。羅時江濕地就位于洱海北部的羅時江入湖口沙坪村九孔橋附近、大理市上關鎮(zhèn)大麗公路以北洱海水位消落帶,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功能。

  曾經(jīng)的羅時江濕地主要由季節(jié)性耕作農田、廢棄魚塘及洱海水位漲落形成的沼澤組成,岸灘枯草叢生,腐殖質堆積,蚊蠅滋生,讓人避之不及。為改善這一情況,十余年來,當?shù)赝ㄟ^水網(wǎng)改建、優(yōu)化植物配置、鳥類棲息地構建等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的改造建設工作,恢復建成了植被群落結構較為完善、凈化功能較強的河口濕地,削減了羅時江徑流所攜帶的氮磷含量,降低了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程度。

  “經(jīng)過一系列修復建設,現(xiàn)在的羅時江濕地凈化功能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不斷提升,已經(jīng)觀測到的鳥類有66種,數(shù)量達到5000多只。”大理市林業(yè)和草原局副局長孫家榮介紹。

  目前,羅時江濕地共有野生濕地維管束植物116種,其中優(yōu)勢種和常見種主要有垂柳、蘆葦、茭草、鳳眼蓮、細果野菱、水芹、浮萍、水莎草等;濕地區(qū)域內共記錄到野生濕地脊椎動物18目27科101種,其中濕地鳥類9目14科66種。如今,羅時江濕地已成為觀鳥、攝影的好去處。

  科學管理守好一泓清水

  “羅時江濕地是上游水源進入洱海的最后一道關口,從地理位置看,羅時江濕地就像‘洱海綠腎’,它具有強大的凈化和過濾功能,可為洱海水源過濾排毒?!贝罄硎辛植菥指本珠L孫家榮說,水流經(jīng)羅時江濕地循環(huán)一周,進入洱海時已是一泓清水。

  大理洱海保護投資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徐東介紹,在濕地種什么花、清除什么植物,不能只憑經(jīng)驗,還要講科學。在日常管理中,他們循環(huán)開展?jié)竦刂参锴謇砗驮O施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每年兩次定期清理死亡水生植物,避免淤塞和水體富營養(yǎng)化。

  清蘆葦、割茭白,撈水面浮萍、雜草、樹枝,十余年來他們風雨無阻。2022年,為保一泓清水入洱海,當?shù)爻鰟?416人次維持羅時江濕地的保潔管護,清理白色垃圾3.86噸,打撈水草、清理枯萎水生植物近千噸。

  “根據(jù)大理市洱海管理局2022年12月發(fā)布的羅時江濕地生態(tài)監(jiān)測報告,羅時江水質綜合為Ⅲ類。”大理州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鄭興說,這為洱海提供了穩(wěn)定的優(yōu)質水源,為洱海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

  除了羅時江濕地,大理州還擁有大理洱海、洱源西湖、洱源茈碧湖、劍川劍湖、鶴慶東草海、賓川上滄海6處省級重要濕地。一顆顆閃亮的高原濕地明珠,為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記者從大理州林草局了解到,近年來,從水污染治理到退化濕地恢復、水源地保護,再到農村面源污染整治、小流域治理,全州濕地保護管理力度不斷加大,生態(tài)功能退化的趨勢逐步得到遏制。由于濕地保護成效顯著,國內外科研機構、友好城市多次到訪考察,學習洱海保護治理模式。

  據(jù)《云南省2021年濕地資源監(jiān)測報告》顯示,2021年大理州濕地面積為67112.31公頃,比2012年增加7473.17公頃。近年來,洱海水質總體情況較好,2021年、2022年水質均為優(yōu),總體為Ⅱ類。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