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稱全球變暖或進一步推高食品價格
中新網北京3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yè)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huán)境》最新發(fā)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認為,在2035年的預計升溫幅度下,全球變暖可能導致食品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3.2%,整體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1.2%。這項研究發(fā)現還表明,盡管高、低收入國家都會經歷氣候帶來的通貨膨脹,但全球南部國家受到的影響更大。
該論文介紹,通過對食品生產、勞動力、能源需求和人類健康的影響,全球經濟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十分敏感。因此,理解天氣可能如何影響通脹,有助于幫助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如何影響通脹風險和全球經濟。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波茨坦大學Maximilian Kotz和歐洲中央銀行Friderike Kuik及同事一起,分析了1991-2020年間121個國家的月度全國消費價格指數和氣候數據,并將分析結果與物理氣候模型的預測結果相結合,估算了2030-2060年間未來氣候變暖對通脹的影響。
他們估計,在2035年的預計升溫幅度下,全球變暖會導致食品通脹率每年上升0.9%-3.2%,整體通脹率每年上升0.3%-1.2%。本項研究還預計,這將同時影響高收入和低收入國家,但一般對全球南部國家的影響更大,特別是非洲和南美洲國家。
這項研究的預測結果表明,氣溫上升會讓低緯度地區(qū)全年的通脹加劇,而這些影響在較高緯度地區(qū)僅會發(fā)生在夏季。此外,該研究估計2022年夏季的極端高溫使歐洲的食品通脹率上升了0.67%,在2035年變暖場景下這一增幅可能會放大30%-50%。
論文作者總結指出,氣候變化或會提高未來食品價格,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基于技術的適應措施或可大大限制這一全球經濟風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一次正義之“舉”,網癮少年破繭成蝶
- 全市首例!北京海淀查辦一起培訓機構涉收費違法行為
- 山西大同一季度招商引資214億元 發(fā)揮招商“葡萄串效應”
- 穿戲服、舞水袖、耍花槍 國家級非遺贛劇傳承人圈粉高校學子
- 多黨合作主題話劇《馬敘倫》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上演
- 衛(wèi)龍美味:2023年業(yè)績穩(wěn)健 派末期息及上市1周年特別息 全年派息比率約90%
- 解讀投資發(fā)展機遇 “大吳淞”成上海浦東生產力發(fā)展布局新亮點
- 貓眼2023財報深耕行業(yè) 創(chuàng)造價值 收入盈利水平超歷史同期
- 青海久治至四川馬爾康高速公路3月底將再通車48.5公里
- 農業(yè)農村部:嚴打重罰涉漁違法違規(guī)行為 查處案件6.6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