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爾ICDP儀式現(xiàn)場照片。尼貝管道項目供圖
人民網(wǎng)科托努1月22日電 (記者黃培昭)記者的眼前,一條長達1950公里的石油管道,蜿蜒曲折,斗折蛇行,縱貫西非國家尼日爾和貝寧兩國全境,這便是著名的尼貝原油外輸管道。它是中國石油投資建設里程最長、施工地質地貌條件最為復雜、施工難度最大,且是一次性建設完成的跨國管道項目,屬于尼日爾二期一體化項目的組成部分。
記者在現(xiàn)場采訪中了解到,尼貝管道項目起始于尼日爾庫勒勒首站,終點位于貝寧的賽美港,全長1980公里,其中尼日爾境內陸上1275公里,貝寧境內陸上675公里,貝寧海底管道30公里。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建設者始終秉承“綠色、共贏、平安”三項基本要求,多舉措開展本土化社區(qū)工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項目通過“社區(qū)關系一體化建設項目”(ICDP),在貝寧阿黎博省和尼日爾的DOSSO地區(qū),為管道周邊當?shù)孛癖娒赓M種植8000余株芒果樹,并建設了6口太陽能水井,拉緊中國、尼日爾和貝寧三國友誼紐帶。這8000株芒果樹,被當?shù)孛癖娮u為“友誼之樹”,解決了80名當?shù)卮迕耩B(yǎng)護工作崗位,同時也是積極落實《巴黎協(xié)定》中國政府氣候變化承諾的具體體現(xiàn)。6口太陽能水井則解決了周邊3000余名村民多年靠儲存雨水飲水難的棘手問題。
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項目通過“鑄才技工培訓”“曙光獎學金”及“新羽實習”三項主要措施,始終堅持人員本地化戰(zhàn)略,以本地化促進現(xiàn)代化和國際化,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才隊伍:
“鑄才”技工培訓項目主要針對尼貝管道沿線居民,為管道沿線居民提供木工、電氣、汽修、挖掘機等30余個專業(yè)的技術培訓。截至目前,在尼日爾和貝寧一共完成培訓10期,涉及電氣、挖掘機、電焊、木工、腳手架、電氣、電焊、巡線員等專業(yè),累計培訓學員642人,考核合格人員已經(jīng)被錄用到項目及承包商關鍵技術崗位。中國駐貝寧大使彭驚濤在“鑄才”技工培訓項目啟動儀式致辭中說,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事業(yè),中國發(fā)展成為當今的“世界工廠”是源于對教育的重視。如今的貝寧經(jīng)濟正在全面發(fā)展,這對于貝寧年輕人來說是機遇和挑戰(zhàn),希望貝寧的年輕人抓住機會學好技術,為貝寧未來做出努力和貢獻,中國、中國駐貝寧大使館以及尼貝管道項目將陪伴和見證貝寧的發(fā)展。 尼貝管道項目總經(jīng)理金勁松在致辭中說希望年輕的學員可以認識到此次培訓對個人和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珍惜機會、學以致用,建設美好家園。
項目與尼貝兩國高校密切合作,啟動了“曙光”獎學金,是尼貝管道“國際化運營、本地化管理”人才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在貝寧本土發(fā)現(xiàn)人才、激勵人才、培養(yǎng)人才,真正體現(xiàn)出中國石油央企的海外擔當。目前,與尼日爾尼亞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學合作設立獎學金,資助優(yōu)秀學生90人;與貝寧阿波美-卡拉維合作設立獎學金,資助優(yōu)秀學生75人。接受資助的大學生很多人已經(jīng)應聘到尼日爾和貝寧政府的重要崗位,在本國繼續(xù)攻讀碩博學位,或到中國留學深造。 金勁松在尼日爾和貝寧兩國頒獎儀式前主動走入校園中,與獲獎學生親切交談,鼓勵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努力學習,更多了解中國文化,成為中尼兩國人民友誼的使者和橋梁,并獲得更多的技能,做尼日爾和貝寧社會經(jīng)濟轉型中的積極參與者。
“新羽”實習生項目旨在加強人才建設、培養(yǎng)儲備力量,尼貝管道項目在尼貝兩地高?;蛏鐣?,擇優(yōu)選取大學生進入公司實習。截至目前,已有多名實習生最終考評合格,轉為公司正式員工。
平安管道、利國利民。項目結合管道征地、當?shù)赜绊懥?、教育背景及身體狀況等因素,尼貝管道項目已經(jīng)培訓并招聘了135名社區(qū)村民,開展每天管道安全巡線工作,積極參與到管道保護工作中,共同守護好這條珍貴的“生命線”。
在賽美末站,人民網(wǎng)記者看到,這里建設有3臺10萬立方原油儲罐,2臺2000立方米消防水罐、工藝、消防、發(fā)配電、電儀、綜合辦公樓等設施。面對國際局勢發(fā)生重大變化導致工程物資價格和運輸成本上漲、氣候炎熱和多雨、地貌復雜等多諸多不利因素,公司克服諸多困難,僅用16個月的時間就完成675公里管道主線路焊接,焊接一次合格率99%以上,達到國際同行業(yè)領先水平。四條大型河流定向鉆施工和一條大型河流大開挖(爆破)均一次成功。同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注重環(huán)境保護,垃圾廢物交由當?shù)貙I(yè)公司處理。項目實現(xiàn)零事故、零污染的工作目標。
【1】【2】【3】【4】【5】【6】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