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在廣袤田野上(為夢想奔跑)
一幅幅詳實精細的遺跡圖,一篇篇探方日記記錄下發(fā)掘的具體經(jīng)過……不久前,19歲的大三學生閆沁林第一次上交了自己撰寫的考古總結(jié)報告。報告的內(nèi)容,是她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師村遺址進行為期5個月的田野考古實習的成果和思考。
師村遺址是一處仰韶早期聚落遺址,2019年起由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工作站協(xié)同勘探,曾先后發(fā)掘出仰韶文化早期的石雕蠶蛹與夯土遺存。年復一年,一批又一批吉林大學的師生來到這里,與常駐的專家學者、當?shù)負渭脊さ拇迕褚黄疬M行考古發(fā)掘。去年夏天,閆沁林所在的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大三考古班,有40多名同學在師村遺址迎來人生第一次田野考古實習。
畫遺跡線、判斷土質(zhì)土色、找遺跡邊界……田野上,學生將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放在實踐中檢驗。閆沁林負責了一片探方,大部分時間里,她都重復著畫線與刮面這類動作。
閆沁林記得,一次她在密集的陶片間作業(yè),右手握住兩根竹簽在土里輕剔著,左手用刷子輕輕拂過去,一塊彩色物件從土里露了出來。旁邊協(xié)作的技工康殿璋看了幾遍說:“從質(zhì)地來看,有可能是動物角?!蹦谴问斋@,讓她印象深刻。
每天晚上收工回到基地,閆沁林都會認真記錄當天的探方日記,畫好遺跡圖,還利用計算機進行文物建模。她說:“這些都是師兄師姐們手把手教的,之前都不會?!?/p>
“田野考古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分水嶺,可判斷他們能否適應這份工作并滿懷熱愛地走下去?!笨脊抨狀I隊、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院長段天璟在這里駐扎已是第四年。在他看來,對于初出茅廬的學生來說,田野考古除了增長本領外,最重要的功能是德育,在實踐中立德樹人,啟智求真。
“剛來時我聽不懂村民的方言?!遍Z沁林笑著說:“現(xiàn)在我比劃一個手勢,技工就知道我的意思了?!笨吹綄W生的成長,指導老師方啟很欣慰:“許多孩子來自城市,平時較少接觸農(nóng)村生活,其實與技工和村民的相處也很重要?!痹诜絾⒖磥恚镆翱脊艑嵺`一方面能讓學生近距離感悟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另一方面,老師以身作則、教學相長,傳遞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2019年,考古現(xiàn)場的條件還很艱苦,當時師生都住在村民家里。后來,在當?shù)刂С窒陆ㄆ鹆艘粋€教學基地。一個大院子,幾排簡易的板房,外墻是學生自己畫的考古主題墻繪?;仉m然不大,各處卻起有獨特的名字,“探往齋”是文物庫房,“甜咸閣”是食堂,“桑梓軒”是宿舍,甚至還有圖書室和一條林蔭道?!翱脊庞衅D苦奮斗的傳統(tǒng),我們盡力改善同學們的生活條件,把校園的文化、學校的精神帶到這里來?!倍翁飙Z說。
“考古是需要情懷的,只有這樣,在重復性的工作里才能覺得每天都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與收獲?!狈絾⒄f。
選擇了考古,日夜跟田野打交道,哪能不吃苦?然而在閆沁林看來,這正是她喜歡的工作。她說:“我覺得一定要做熱愛的事情。”她把現(xiàn)在的專業(yè)視為持續(xù)追尋的夢想,未來打算繼續(xù)深造,“我渴望去更多的田野考古現(xiàn)場,多學學,多看看。”
傳承之外,還有對創(chuàng)新的渴望與探索。晚上8點,師生坐在基地的多媒體教室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為他們介紹利用人工智能修復陶片的前沿技術(shù)與應用?!翱萍际侄渭由先宋那閼?,這樣的考古體現(xiàn)了時代的進步。”段天璟說。
“我們不滿足于僅在象牙塔里做學問,而是選擇扎根在深厚的泥土里、廣袤的田野上。”段天璟說:“師生愿意走出書齋,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考古事業(yè)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2日 14 版)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