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社會救助日臻完善 民生兜底堅實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全面實施社會救助改革,堅持把困難群眾的關切作為“晴雨表”,把困難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度量衡”,促進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救助水平不斷提高、救助方式不斷豐富,牢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探索出響應更“快”、程序更“簡”、服務更“暖”的救助模式,使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精準分層,兜底保障溫情有力
家住泗陽縣王集鎮(zhèn)的劉學民,2021年不幸患上直腸癌,住院花費7萬多元。鎮(zhèn)、村干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及時為其辦理臨時救助,并協調醫(yī)保部門為其申報大病醫(yī)療救助,發(fā)放大病醫(yī)療救助金14742元。王集鎮(zhèn)民生事務局還積極為其申報重病單人低保,如今,劉學民每月可領取620元低保金。
“劉學民享受的‘急診救助’保障,是泗陽縣摸索出來的社會救助綜合施救模式?!便絷柨h民政局救助科科長徐東霞介紹,作為全國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縣,泗陽先行先試,創(chuàng)新打造“急診救助”模式,走出了蘇北經濟薄弱地區(qū)社會救助救急解難的新路子,獲評全國社會救助領域創(chuàng)新實踐優(yōu)秀案例。
過去十年,我省率先實施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開發(fā)政策的全面銜接,有效發(fā)揮了兜底脫貧作用。全省254.9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中,有89萬通過低保或特困供養(yǎng)脫貧,占比達35%。
過去十年,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分層分類,更加精準有效。目前,全省共保障城鄉(xiāng)低保對象40.09萬戶68.21萬人,城鄉(xiāng)低保平均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803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85%、123%;全省保障城鄉(xiāng)特困供養(yǎng)對象20.37萬人,城鄉(xiāng)特困供養(yǎng)基本生活標準達到每人每月1678元、1126元;十年來全省實施臨時救助302.2萬人次。
讓困難群眾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始終是我省社會救助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十年間,我省在全國率先以設區(qū)市為單位,全面實現城鄉(xiāng)低保一體化,基本民生保障同城同標,凸顯底線公平。各地創(chuàng)新突破戶籍限制,對遭遇急難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非本地戶籍人員,及時實施臨時救助。疫情期間,社會救助政策持續(xù)發(fā)揮兜底作用,2022年上半年全省因疫開展臨時救助6.8萬人次,支出臨時救助金2136.55萬元。
智慧救助,政策體系成熟定型
救助場景庫智能匹配和精準畫像功能在南京市棲霞區(qū)試點運轉。前不久,棲霞區(qū)幕府山莊社區(qū)救助“小管家”接到救助系統預警后,及時上門走訪,發(fā)現居民王秀美因心房顫動醫(yī)藥費支出較大,“小管家”立即協助王秀美啟動救助程序。棲霞區(qū)民政局救助科科長馬新聞介紹,救助系統還發(fā)現夫妻兩人要負擔殘疾兒子的生活。評估后,區(qū)級救助系統做出給予該家庭一次性支出型救助金9270元的決定,并實現“掌上辦、全城辦、主動辦”。
智慧救助,是社會救助體系日益完善的重要一環(huán)。十年來,全省各地民政部門主動作為,把救助服務逐步向移動端延伸,“主動發(fā)現”救助對象,“一鍵預警”急難情形,“快速便捷”審核審批,讓救助申請“觸手可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省社會救助制度歷經十年發(fā)展演變,日臻完善、成熟和定型。省民政廳救助處副處長王鳳霞介紹,2014年,省政府頒發(fā)《江蘇省社會救助辦法》,這是我省以法治方式推進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建設的重大成果。此后,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開發(fā)政策有效銜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xù)出臺,全面提升了社會救助與脫貧攻堅兩項制度的雙向銜接,形成了民政兜底脫貧的政策合力。近幾年,《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江蘇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guī)程》《江蘇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相繼出臺,為鞏固拓展脫貧致富奔小康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制度保障。2021年,低收入人口集中認定全面鋪開,全省集中認定低保邊緣家庭、支出型困難家庭25.27萬人,形成完整的城鄉(xiāng)一體低收入人口對象認定體系。
物質+服務,擴圍提質多維施策
今年夏天,張家港的年輕社工李媛圓了自己的“就業(yè)夢”和“社工夢”?!拔医衲陝倓偞髮W畢業(yè),本來已經做好四處求職碰壁的打算,沒想到‘揚帆計劃’的社工找到了我,推薦我到一家社會組織入職?!崩铈抡f,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對于來自低保邊緣家庭的她來說,意義非凡,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她開始體悟到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意義和價值。
為促進低收入家庭就業(yè),2022年,張家港市民政局實施“揚帆計劃”,購買專業(yè)社會組織服務,幫助低收入家庭大學生就業(yè),“扶志”也“扶智”。目前,該計劃共為低收入家庭青年鏈接204個企事業(yè)單位共計456個就業(yè)崗位,82名在冊應屆畢業(yè)生就業(yè)率達88%。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帶來困難群體需求的多元,單一來源、單一形式的生活補助難以解決因能力受限和機會缺失帶來的致貧風險。”張家港市民政局救助科科長郭燕萍表示,張家港匯聚政府、社會、群眾等多方主體力量,探索“物質+服務”綜合救助,多維度滿足困難群體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xù)不斷的新起點?!笔∶裾d一級巡視員戚錫生表示,“物質+服務”的綜合救助方式,是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應有之義。我省創(chuàng)新開展為困難家庭贈送“家電包”活動,募集社會資金2160萬元,為3.6萬戶困難家庭贈送了家電包。近年來,我省十分注重統籌社會救助資源,建立了以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為總召集人、29個部門共同參與的省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鄉(xiāng)鎮(zhèn)(街道)實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聯通10余家省級部門和43家金融機構的省級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高效運轉,覆蓋“房子、車子、票子”等21大項數據,顯著提升了救助精準度。(唐 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