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得起“雪糕”嗎
從十幾元、二十幾元一支的新晉網(wǎng)紅款,到五六十元的跨界聯(lián)名款,最近,“越賣越貴的雪糕”成了社交媒體上熱議的話題。
其實,人類歷史上,雪糕或冰激凌在很長時間內(nèi)都是一種“奢侈品”。那么,古代的雪糕是什么樣的?它的價格幾何?其后是如何成為大眾消費品的呢?
長安冰雪,夏日價等金璧
中國人藏冰的歷史非常悠久,周朝時已專設掌管“冰”的職位,主要用于祭祀和降溫。到了春秋時期,冰的用途更加廣泛,根據(jù)《楚辭·招魂》記載,當時的諸侯們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zhèn)米酒。
隋朝初年,以牛、羊、馬等乳制品制成的“酪飲”開始作為夏日冷飲流行。這種冷飲在唐朝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一種名為“酥山”的冷凍奶制品糕點誕生了。
“酥山”被許多人看作冰激凌的雛形,它主要由山羊奶、牛奶發(fā)酵后添加面粉、樟腦等制成。但有歷史學家認為,這種冷凍糕點與今天的冰激凌并不一樣,它更像是一種冰甜點。
不過在唐代,長安街上還出現(xiàn)了專門做“冰凌”買賣的商人。這時,人們已經(jīng)會制作“冰棍”,通過在大木桶里放上冰,并撒鹽降低冰的熔點,將裝有蔗糖水的小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糖水就凍成了冰棍。
然而,唐代的馮贄在《云仙雜記》里寫道:“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璧。”杜甫也感嘆“公子調(diào)冰水,佳人雪藕絲”??梢姡敃r的冰雪并非人人都能消費得起。
宋朝時,吃冰是官員們的工作福利之一?!端问贰ざY志》中規(guī)定,達到一定級別的官員,在伏日這天會被賞賜“蜜沙冰”。據(jù)推測,“蜜沙冰”,就是澆上蜜、放上豆沙的冰,也就是刨冰。在當時,還有一種“乳糖真雪”,即在碎冰之上撒上煉乳,非常香甜。
這一時期,由于民間興起私人藏冰,飲冰逐漸走入千家萬戶。人們多把果汁、牛奶、藥菊、冰塊等混合調(diào)制成冰凍的飲品,取名叫冰酪。詩人楊萬里曾在《詠冰酪》中形象地描繪了冰酪的樣子:“似膩還成爽,如凝又似飄。玉米盤底碎,雪向日冰消?!?/p>
元代時出現(xiàn)了“奶冰”,即將果醬和牛奶混入凝成的冰沙中,這種奶冰柔軟疏松,入口即化。但忽必烈執(zhí)政時期,為了保守制作工藝的秘密,頒布了一道“除皇室外禁止制造冰激凌”的敕令,于是這種美食只能出現(xiàn)在宮廷宴席上。
明清時期,北京出現(xiàn)了雪花酪的雛形,相當于今天的刨冰、冰沙等。但明清時期,官府對藏冰和頒冰流程都有嚴格的制度。到了清朝,要吃冰得憑票,冰票的數(shù)量也有嚴格規(guī)定。
從奢侈品到大眾消費品
在近代歐洲,意大利和法國一直是冰凍甜點的開創(chuàng)者。但當時,由于制冰與藏冰的技術局限,糖和香料的價格昂貴,以及制作全靠手工,冰激凌的成本非常高。直到19世紀前,冰激凌都一直是皇室貴族消費的奢侈品。
之后,隨著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歐洲人的冰激凌技術也隨之到達美洲。冰激凌在美國大受歡迎,還成了愛國紀念日的必備甜品。美國首任總統(tǒng)喬治·華盛頓住在紐約時對冰激凌非常癡迷,在1790年的夏天花了約200美元吃冰激凌。
1846年,美國人南希·約翰遜發(fā)明了第一臺手搖冰激凌機,正是這臺機器大大提高了攪拌冰激凌混合物的速度,從此開啟了冰激凌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時代,令冰激凌從昂貴的奢侈品變成大眾消費品。
在美國內(nèi)戰(zhàn)期間,冷飲柜的發(fā)明則開啟了冰激凌真正意義上的黃金時代。同時還誕生了“蛋筒冰激凌”與“冰棍”。讓美國成了名副其實的冰激凌之國。
1904年,蛋筒冰激凌的雛形在美國密蘇里州的世界博覽會首次亮相。世博會的游客喜歡可以拿著邊走邊吃的食物,這為它提供了一次絕佳的機會,但有趣的是,直到蛋筒被申請專利,也沒有人知道究竟是誰合并了華夫餅與冰激凌。
1922年,納爾遜研發(fā)出了在冰激凌上面裹巧克力的全新產(chǎn)品。隨后,來自俄亥俄州的小制作商小亨利將棍子插入巧克力的冰磚中,讓冰激凌融化的時候不會粘到手上,現(xiàn)代冰棍由此誕生。
后來,隨著大規(guī)模機器生產(chǎn)以及制冷設備的發(fā)明推廣,到了1975年,在美國費城只需要11美分就能擁有一盒冰激凌了。
上海冰激凌,可追溯到百年前
晚清時期,冰激凌作為西餐的甜點,傳入中國。天津起士林和利順德的冰激凌都是招牌名點,主要供應給留洋學生和知識分子。
冰激凌在上海出現(xiàn)得很早。在1910年7月9日的《申報》上,就出現(xiàn)了“冰其廉(冰激凌)”一詞相關的報道。1916年8月4日《申報》還刊登了沙利文洋行有關開設飲冰室提供“冰忌淋”等夏季消暑食品的廣告。
上海最早生產(chǎn)棒冰是在1924年。由旅日歸僑在“泥城橋”附近設店生產(chǎn)出售,采用手工制作,產(chǎn)品為圓柱形,長七八寸,有橘子、檸檬、楊梅等口味,售價為每只五個銅板,大約與當時五只大餅的價格相當。
1925年,海寧洋行(現(xiàn)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前身)從美國引進制冷設備,并于次年開始生產(chǎn)“美女牌”棒冰,日產(chǎn)量在2000支—3000支。到了1932年,美女牌雪糕和冰激凌幾乎占據(jù)整個上海的冷飲市場。
當時,冰激凌生產(chǎn)工藝也有所變化,形狀從圓柱形到梯形,并采用鹽水凍結缸批量制造。在口味上,不僅增加了紅豆、綠豆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種,還增加了奶油、可可等具有國際風味的品種,當時,美女牌大中小冰磚、紫雪糕外包裹巧克力脆皮等都已出現(xiàn)。
在上海早期的雪糕都沒有包裝紙,直接放在盒中。直到1932年,海寧洋行開始生產(chǎn)有包裝紙的雪糕,這種形式逐漸流行開來,樣式非常接近今天的冰棒。根據(jù)一則刊登于媒體上的廣告圖片,可以看到,當時的冰激凌被稱為“冰結漣”,為碗裝,售價在1角—3角之間。當時,上海還有大量稱為“飲冰室”的消夏場所,是人們的時髦去處。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冷凍飲品工業(yè)得到迅猛的發(fā)展,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杭州、武漢、廣州等各大城市相繼新建和擴建了工廠或車間,其工藝、設備與管理亦日趨完善,冰激凌也走進了千家萬戶。肖雅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