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是套取“公益性崗位”資金的工具
作者:沈彬
年過七旬的老人張某明,在四川巴中市南江縣正直鎮(zhèn)從事環(huán)衛(wèi)工作整整七年,卻僅獲1萬余元工資。張某明的兒子明明在外地打工,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安排上了“公益性崗位”,而且老人的工資也不明不白被打進了兒子名下的銀行卡里,但銀行卡里的錢卻去向成謎。
“7年工資僅1萬元”,背后卻是當地“套公用公”的灰色操作——基層薅了國家公益性崗位補貼的羊毛。
七旬老人做著辛苦的環(huán)衛(wèi)工作,卻拿著低微到無法想象的“工資”。老人回憶稱:2011年到2013年,每年收到700元;2014年1200元;2015年2200元……這是老人一年勞動的收入,不是一個月的收入。后來哪怕漲了,折算成月工資也是一兩百元,遠遠低于國家最低工資標準。更詭異的是,這些“工資”沒有走賬,都是“領的現(xiàn)錢”。而在公益崗位的花名冊上,赫然規(guī)定:勞動薪酬為“最低工資不得低于1250元每/月”,疑竇叢生的是,相關合同上的當事人卻是老人的兒子。
社區(qū)工作人員龍某給出的解釋是:“因為當地農村已經沒有年輕勞動力勝任,只能商量讓年紀較大的老人打掃衛(wèi)生,薪資系雙方口頭商議而定?!彼Q:當初張某明的環(huán)衛(wèi)工作是其“自愿行為”??墒牵贤系怯?、向上級申報的口徑是最少1250元/月,但是發(fā)到張老漢手里的,卻一度是年工資700元,這當中的差額被誰拿走了?龍某表示,自己和另一名工作人員已經因“套公用公”行為被南江縣紀委進行了處分。
所謂“套公用公”的說法更像是一塊遮羞布,似乎虛構事實套取國家專項資金,只要錢沒直接進入私人的錢包,就是出于“公”心,就不是特別嚴重的事。其實這一行為,不僅損害政府公信力,也同樣損害群眾對于政府決策的信任,這就是在挪用國家資金。就這起事件來說,國家補貼是至少“1250元/月”,到了一線環(huán)衛(wèi)工人手里變成了一個月五六十塊的工資,這會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
2019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做好公益性崗位開發(fā)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開發(fā)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yè)困難人員,是我國積極就業(yè)政策的重要組成,是兜牢民生底線的重要措施?!锻ㄖ愤€強調:強化相關補貼資金監(jiān)管,對安置非就業(yè)困難人員、虛報冒領騙取補貼、“吃空餉”等違法違規(guī)情形,要及時糾正查處,清退違規(guī)在崗人員,嚴肅追究相關工作人員責任。
公益性崗位資金只能??顚S?,不是基層巧立名目、雁過拔毛的唐僧肉。公益性崗位只能用于兜底保障特定的人群就業(yè),不是“人人有份”“不拿白不拿”的發(fā)糖果。這是很嚴肅的問題。
從這次南江縣的個案來看,個別基層違規(guī)套取公益性崗位的資金,讓不符合公益性崗位要求的老人充當“工具人”,不惜冒用他人的名義簽合同、冒名辦銀行卡、“高報低付”,嚴重違反財經紀律用現(xiàn)金支付工資,最終騙取上級的公益性崗位資金。結果造成一系列負面問題:一線勞動者被惡意盤剝,僅拿到了應得報酬的零頭,權益嚴重受損;國家專項保就業(yè)的資金被挪用、騙??;冒名賬戶、現(xiàn)金支付留下了腐敗空間,“套公用公”極易成為腐敗的溫床。因此,“7年工資僅1萬元”是一次警報,要好好查一查“公益性崗位”資金到底被誰領走了?(沈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