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拍攝曝光他人?侵權問題不可忽視
作者:龍之朱
據媒體報道,很多人都刷到過一些曝光視頻,諸如多人打架互毆,小孩罵人、家長出言不遜,司機拒載短途乘客等等。此類視頻充滿矛盾沖突,現場感強,往往一經發(fā)出即引熱議,甚至成為“流量密碼”。不過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隨意拍攝他人曝光,以及對視頻進行剪輯、文字引導,可能會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未經勸導不知法?;蛟S不少網友在刷到曝光不良行為的視頻,于評論區(qū)憤怒留言乃至“人肉搜索”時,確乎“沒想那么多”:“情急之下,先讓我痛罵一陣那個家伙!”
而從客觀效果上看,直接上視頻,通過網友參與形成輿論,推動事情解決,有時也比現實生活中走正常渠道投訴舉報效果要好。這也是很多人每每提及的“網治”:遇事先上網,先炒起來形成聲勢再說。
遺憾的是,不管是正當情緒宣泄,還是尋求解決問題,動輒就曝光,動輒就“網治”,并不符合法治精神,稍有不慎,就會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在法治彰明、公眾權利意識增進的當下,任何隨意拍攝、發(fā)布的行為都應守住法律底線。
一者,拍攝、發(fā)布短視頻,均有法可依,不得自為。民法典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退一步講,即便是面對打架斗毆、違章停車等行為,當事人或在場者拍攝視頻也只能用于作證。如果涉及到公開發(fā)布,則需要對個人信息做模糊處理,不然同樣會侵犯他人隱私權。而現在不少短視頻平臺上時??梢姼鞣N爭執(zhí)視頻,當事人不管大人小孩,均“毫發(fā)畢現”,并不合適,亟待引起注意。
再者,還有一類視頻明顯屬于“帶節(jié)奏的”,不管是畫面還是文本,都有很強的引導性、煽動性,甚至視頻本身就是經過重新剪輯、拼接的。這樣的做法往往夾帶了個人目的,存在誤導公眾的可能,既有違誠信原則,也可能侵害他人名譽權等民事權利,甚至構成侮辱、誹謗。
這類視頻之所以出現,并大行其道,也與有人鉆空子,利用短視頻平臺強大的影響力有關。這中間,不排除當事人有引起關注從而推動問題解決的初衷,但從客觀效果看,并不足取,也可能出現以違法行為討回公道的情形。
網絡曝光視頻亂象頻出,表面上看,是一些人法治意識淡漠,試圖通過擴散信息進而推動司法機關積極介入,而從本質上,仍透露出“法力”乏力的現實窘迫。遇事不是走正常的司法程序,而試圖訴諸于廣場。這實際上是一種雙向的隔膜。對于司法機關而言,理應以更主動、積極的姿態(tài)調停糾紛、解決爭端,聲張公平正義;對于民眾個體而言,還是要多一些法律意識,確保自己的行為恰當、合理、合法。當然,短視頻平臺也要誠信自守,不能為了追求流量而放任壞情緒蔓延,更不能為了商業(yè)利益忽略對侵權行為的警惕。
置身信息時代,我們在獲得極大自由的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權責對等,群己有度。任何事,有可為,有不可為。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缺乏邊界的監(jiān)督,也從來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