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2023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代表暢談使命擔當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總是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沖鋒在前,奮不顧身地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們就是應急管理工作者。
近日,中宣部、應急管理部聯合授予兩個先進集體和11名先進個人2023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8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5名代表與大家見面交流。
“從事救援工作25年,我參加了汶川、雅安、彝良、瀘定等地的抗震救災工作,也參加過河南鄭州‘7·20’以及河北涿州抗洪搶險救援工作?!眹椅kU化學品應急救援中原油田隊、普光隊隊長王慶銀說。
王慶銀和戰(zhàn)友們以及其他從事?;仍?、礦山救援、隧道救援、水域救援的102支國家安全生產專業(yè)救援隊伍,常年駐守在一些企業(yè),在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生產救援中心統(tǒng)一指揮調度下,忠實地履行著國家專業(yè)救援隊的職責和使命。25年來,王慶銀參與各類救援1200余起,救出700余人。
地震工程是防災減災工程的一部分,主要關注由地震作用造成的災害與程度,以及如何科學防災減災。
從1996年包頭地震至今,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孫柏濤數十次奔赴國內外地震現場。2008年汶川地震,他在地震現場待了99天,跑遍了每一個角落。2015年尼泊爾地震,受相關部門派遣,他為尼泊爾8.1級地震評估了損失情況。
“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地震發(fā)生時,我們就利用平時的積累,為現場應急救援和損失評估做技術支撐?!睂O柏濤介紹,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從事防震減災的基礎研究和災害防御實踐,承擔了多項國家級任務和項目,主編、參編十幾部國家規(guī)范,并獲得“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昆明市支隊是全國森林消防隊伍中救援任務比較繁重的一個單位。就森林火災撲救而言,昆明支隊曾經一年最多撲救過87起,最多一天同時奮戰(zhàn)在4個火場,最長時間連續(xù)鏖戰(zhàn)13個晝夜,最遠距離曾經橫跨祖國對角線,萬里馳援黑龍江火場。
從事森林消防工作32年,這份事業(yè)已經融入了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昆明市支隊支隊長李孝忠的血脈:“無論是過去的‘橄欖綠’,還是現在的‘火焰藍’,我和我的戰(zhàn)友始終牢記職責使命,苦練專業(yè)本領?!?/p>
改革轉制以來,過去單一的森林防火滅火任務,拓展為“全災種、大應急”的地震、山岳、水域綜合救援任務,隊伍機動救援特點更為凸顯。李孝忠告訴記者:“這幾年,我們圍繞職能定位加強練兵備戰(zhàn),以提升戰(zhàn)斗力為根本標準,綜合救援能力在跨區(qū)增援重慶滅火、野生亞洲象北上南歸監(jiān)測等大項任務中得到了充分檢驗。”
西藏自治區(qū)那曲市安多縣地處藏、青、疆三省區(qū)交界處,平均海拔5200米,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歷史最高氣溫23.3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43.1攝氏度。青藏公路貫穿安多縣全境,其中唐古拉山路段以“冰雪倉庫”著稱,冰雹、降雪、大風等天氣四季可見。
青藏公路承擔著80%以上的進出藏物資,受束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為貨運車輛進行除雪救援成為安多縣應急管理局局長旦巴群培的重要工作之一?!皬氖聭惫芾砉ぷ?1年的堅守和歷練,使我更加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我的職責和使命。”旦巴群培說。
在國際救援任務中,中國救援隊以卓越的能力,展現著中國的大國擔當和責任。
“大家可以看到我手里的這個標識,它代表的是國際城市搜索和救援咨詢團,是聯合國框架下的一個政府間人道主義救援和援助咨詢組織?!币娒鏁?,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特勤支隊高米店站站長潘照虎為記者展示了一枚特殊的標識。在國際救援領域,佩戴這個標識,是救援能力的體現。
2019年,中國救援隊通過了聯合國重型地震救援隊能力測評。潘照虎成為中國救援隊其中一員。同年,他隨隊赴莫桑比克執(zhí)行了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任務,今年年初還隨隊赴土耳其執(zhí)行了地震救援任務。參加消防工作15年以來,潘照虎共參加各類滅火救援任務3000余起,解救被困群眾約400余人,執(zhí)勤參加重大安保任務50余次。
應急管理工作者們總是沖鋒在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的第一線。談到對這份職業(yè)的理解,“光榮”“神圣”“責任重大”等關鍵詞,是他們共同的心聲。
“雖然這份職業(yè)時刻都有危險和挑戰(zhàn),但人民群眾對我們的信任和肯定是我們逆向前行的最大動力,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們就要義無反顧、沖鋒在前,堅決扛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擔當,做到不畏艱險、不怕困苦、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崩钚⒅冶磉_了一個“逆行者”的心聲。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7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