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人間】年的味道
【煙火人間】
作者:尹學(xué)蕓(天津市作協(xié)主席)
中國人是最講究味道的,年味就是一例。關(guān)于是否少了煙花爆竹就少了年味,在網(wǎng)絡(luò)上曾引起熱烈討論,其實代表年味的東西還有很多。地區(qū)之間的風(fēng)俗,或個人的習(xí)慣愛好,千差萬別。所謂眾口難調(diào),最是體現(xiàn)在這一時刻。
想起年輕時的某一年,大年三十我還坐在桌前爬格子。愛人在那一天必在單位值守,一直要到晚上12點才回家。我干什么呢?除了讀書寫作,也沒什么特別的事情要干。但那天來了客人,是夫家的親戚,年齡比我們大,卻是晚輩。場面略顯尷尬。不知客人心下如何,這些年從沒有過交流,而我卻是把那一天放心上了,所以30多年過去,都還記得。是覺得家里不夠有年味,對不住客人,還是因為沒有年味而擔(dān)心被客人看輕?很多想法一閃即逝。生活是自己的,怎么過,與他人無關(guān)。所幸這位親戚也沒有因此走生,現(xiàn)在還親如一家。今年再見面,我會問問她當(dāng)年的感受,也許人家壓根沒留意。可我?guī)资隂]忘,說明是在心里留下什么的。我把這歸結(jié)為年輕時對人對事敏感?,F(xiàn)在看,這樣的印記其實越多越好。
愛人有個做鞭炮生意的發(fā)小,年年臘月二十九送一箱子鞭炮過來,一送就是很多年。我們都不喜歡放,連箱子都不拆封,直接端著送到姐姐家,姐夫和外甥都是鞭炮愛好者,他們放得不亦樂乎。我從來也沒想過,不放鞭炮就會少了年味。我想的僅是——放鞭炮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還能想起外甥放鞭炮時的情景,他一個人,在一片楊樹地里,點著一只鞭炮,就捂著耳朵藏起來。那聲響和那股煙,于他是很大的快樂。一串鞭炮拆開來裝進口袋里,放一只后再摸出一只,他能放整整一個下午。很多事情真是難以形成統(tǒng)一意見。有一年,我一個人站在山頂上看滿城煙火燦爛,就像置身于地球之外的太空俯瞰,心里有種暖暖的感動。這種感覺也很好。
老話說,“辭了灶,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新氈帽?!蹦贻p人,大概不知氈帽為何物了。
民間把春節(jié)稱為過年、過節(jié),有年節(jié)這樣的表述為證。老一輩人,很多不識字,也不大糾結(jié)字里字外的意思。民間有句話說得很形象:傻子過年看街坊。即便是傻子,也知道過年,因為鄰里街坊濃郁的年味會隔墻傳過來,熏著眼睛。這實在是個大日子。游子要歸鄉(xiāng),親人要團聚。一年的辛勞都擺在餐桌上,年飯這一頓吃得好,這一年所有的辛苦付出就都值得。貧瘠的歲月,家里人口眾多,這一餐飯也隆重而又熱烈,家家酒香四溢。久遠溫馨的畫面不時從腦子里映出,突然生出困惑:過年過的到底是哪一天,是舊年的最后一天還是新年的頭一天?
愛人理直氣壯地說,當(dāng)然是新年的頭一天。不管身在何處,只要初一那天趕回來,就是趕上了過年,過去家里的老人都這樣說。
可我覺得不是這樣。我從小接受的傳統(tǒng),大年三十的中午是正日子。依稀記得父親在遠處務(wù)工,有時就算走半宿夜路,也要回來趕這頓年飯。這頓年飯有時甚至要等到下午兩三點才開始。父親酒足飯飽,飯桌朝前一推,身子朝炕頭隔斷墻上一歪,便會感慨:這年算是過了。這樣的影響切膚而又深遠,我說過不知多少回。午飯放下筷子,便感嘆一歲之流逝,這一年余下的十多個小時都可以忽略不計,這是受了老輩人的影響。年夜飯吃餃子,是有“交子”之說,所謂“一夜連雙歲”,不管你生日是在幾月,過年都要長歲,這是約定俗成。我們吃完餃子提著燈籠滿街游蕩,像一串大號螢火蟲。坐炕頭守歲,也就是吃花生嗑瓜子,困了倒頭便睡,再睜眼,就是“新桃換舊符”了,地上滿是隔夜的瓜子皮,踩在腳下,咯吱咯吱響。而這些瓜子皮,要留待來日清掃,這也是習(xí)俗。
大年夜又稱除夕。傳說中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的那頭怪獸叫“年”,也有人稱之為“夕”,所以才有除夕的說法,意為除掉“夕”這頭怪獸。若是從字面理解,夕是晚陽,最后一縷晚陽消失,便意味著亙古的這一天永久結(jié)束。每天都有夕陽,歲末就是除去所有走向沒落的日子,去迎一個嶄新的太陽,不知這樣理解有沒有道理。
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出現(xiàn)的,至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并沿用至今。甲骨文里,“年”字的象形文字是一個人背著“禾”的形象,表示莊稼成熟,即“年成”。據(jù)資料記載,古時人們把谷物的生長周期稱為“年”?!澳辏仁煲?。”如果再發(fā)揮一下,那些“禾”是需要一年的時光才能被背到家里,因為谷禾一般都是一歲一熟。
春節(jié)似乎毫無疑問,是指正月初一。《尚書·大傳》中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惫艜r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辛亥革命勝利后,為了順應(yīng)農(nóng)時和便于統(tǒng)計,才有了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機關(guān)、學(xué)校、廠礦和團體使用公歷的規(guī)定。以公歷元月一日為元旦,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
“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濒斞赶壬蹲8!防锏倪@句話,時至今日仍讓人念念不忘。我每每看見,都會心一笑。過了這么多的年,于我而言,沒有哪個年有特殊意味而形成深刻記憶,唯有30多年前夫家親戚來訪的那個年記憶猶新。所有的日子統(tǒng)統(tǒng)混沌在日常煙火里,從年少一路走來,都是在不知不覺間,便只剩天增歲月人增皺紋了。
“回家過個年”,仍是中國人的一大傳統(tǒng)。只是怎樣過,都有哪些遵循,各人有各人的講究。說一個“情”字是年的主打味道,大概不會有異議。闔家團圓是一個方面,還有更具體的任務(wù),就是走親訪友。初二看岳母,初三初四初五看姑姨舅舅二大爺,還有那些老表親,由近往遠排隊。老同學(xué)、老朋友、老同事,有些平時很少聯(lián)系,過年時一句尋常的拜年話,就接續(xù)了以往所有的情誼,那些古舊的歲月就都一并回來了。
新的一年,總是有新的希望。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5日 01版)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