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瑪卓嘎的家在西藏山南地區(qū)扎囊縣的一個小山村。這個村子距離縣城只有二十多公里,卻因為群山環(huán)繞,阻礙著與世界的連通,尤其是靠近村子的路段,礫石沙土地質多有坎坷,似乎無形中延長了路途,從而使這座小山村顯得更遙遠而偏僻。
長大后的白瑪卓嘎。
村里整體不算富裕,但民風淳樸,鄉(xiāng)鄰之間和睦友好。幾十戶人家散布在一個平緩的山坡上,從山背后流淌出一條溪流,穿村而過,最后繞至村前,與東邊山坳里的另一條溪流匯合,在山間自由流淌。這是15年前我第一次去這個村子時留下的大致印象。
一
那時,白瑪卓嘎大概3歲的樣子,見陌生人來家里,她蜷縮在媽媽懷里,使勁把身子往后面藏,又不時探出頭來,睜著圓圓的眼睛好奇地看我一眼,卻不說話。媽媽嘎朵讓她喊我“阿佳”,她不吱聲,我蹲在她面前,微笑著糾正她喊“阿姨”,她依然不吱聲,只是靜靜地看著我,瞳仁里印著我的笑臉。
過了幾年再去她家里,到達時已是上午11點多,白瑪卓嘎不在家,我以為她和其他孩子一樣去上學了,嘎朵卻說她去地里挖土豆了。我問:“為何沒去上學?”“孩子有點智障,無法讀書學習?!奔胰嘶卮?,我愕然不信,愣怔了半天!不多久,白瑪卓嘎背著半袋子土豆回來了,只見她滿身塵土,頭發(fā)凌亂著,八九歲的年紀,身高卻已經快趕上媽媽嘎朵了。待她放下土豆袋子,我趕忙拿出糖果點心給她,她沒有接,只是怯怯地站在門邊,眼睛卻始終沒有停止對我的打量。她的面容秀氣,眼眸清澈,眼神靈活,我不禁心里暗自思忖:這樣的孩子智力怎么會有問題呢?不知道她是否憶起曾經見過我。一會兒她開始往我跟前蹭,并試探著想拉我的手。過不多會兒,她又想來抱我胳膊,我主動過去把她攬在懷里,她順勢依偎著,溫順又親昵的樣子,瞬間心里不由得對她生出深深的憐愛來,一股暖暖的情愫縈繞心田。過了一會兒,我說想去周圍山上看看,讓白瑪卓嘎帶我去。臨出門時她媽媽和姨媽再三叮嚀:“你的手臟,不準拽阿佳的衣服!”而我們倆都沒有聽話。
白瑪卓嘎的故鄉(xiāng)。
白瑪卓嘎不懂漢語,而我不會說藏話,我們之間除了肢體語言和表情神態(tài),基本無法交流。此時節(jié)秋收結束不久,田野里保持著新收割的痕跡,青稞、小麥和油菜一垛一垛排成整齊的隊列,遠看,如同一個個自然生長的大灌木叢堅守在大地上。近觀,那抱成團的莊稼垛卻是各具姿態(tài),有的垛子比較圓滿有型,秸桿粗壯,穗果也長得飽滿。有的則松散隨意地斜靠著,麥穗和秸桿也相對瘦小一些。從這些莊稼的態(tài)勢中,似乎能看出其主人的大致性格和生活態(tài)度。
哪一塊是家里的土豆、麥子或青稞地,白瑪卓嘎一一指給我看。雖然語言不通,但我明白她的意思,她也知道我“聽”懂了,露出了歡欣的笑容。
離開的時候,白瑪卓嘎一路親熱地攙著我的胳膊,一直送往村口。臨別之際,她跟在送行的家人后面,突然怯怯地說了句“再見,舅媽!”發(fā)音雖然不是很準確,但這是她第一次說漢語啊,而且記住舅媽這個稱呼了!
二
第三次見到白瑪卓嘎是時隔兩年之后。時在冬天,一個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日子。車子剛停到山坡下面,離家還有一點距離,正好在院子露臺上白瑪卓嘎就看見我了,遠遠地跑過來給了我一個熱烈的擁抱。
白瑪卓嘎個頭又長了不少,表情神態(tài)也比以前靈活多了,這讓人欣喜又欣慰。噢,她的棉衣有幾處開線了。吃過飯之后,我找了一件外套讓她換上,指給她看開線的地方,讓她幫我找來針線和剪刀,坐在藏床上開始縫紉。針尖有點鈍,而衣服的開縫處是在腋下,里面的里襯也亂扯著,結構頗有點復雜,不得不拆了縫縫了拆,折騰了好半天才基本滿意。而在這“漫長的”過程中,白瑪卓嘎一直緊緊偎依在我身邊。面對她渴慕的眼神,我很慚愧自己不會說藏語,不能跟她有更多的交流,只好一遍遍哼唱在西藏最普遍的六字真言,她也慢慢跟著我哼唱。終于縫好了,她高興地換回自己的衣服,然后拿來她媽媽的手機,一張張給我翻看她和家人的照片,最后指著一張照片上的藏文,自豪地說:“這是我的名字,白瑪卓嘎!”原來她已經有了對文字的意識,讓人幫她寫了名字來學習辨認。難怪我說話的時候,她總是專注地看著我,應該是想通過我的口形和表情神態(tài),來理解和辨識我的話語。
這些年來,通過看漢語電視節(jié)目,以及隨著年齡增長,活動范圍的擴大,而和外界接觸的范圍逐漸深廣,她對漢語的理解力明顯增強了很多。看著她求知若渴的樣子,我順便鼓勵她學著寫字,從自己的名字開始,她順從地點點頭。跟她說話時,我有意地放慢語速節(jié)奏,并且正面面對著她的眼睛,試圖盡可能將準確的信息傳遞給她,而這一切,她好像全都明白。欣慰的同時,心里暗自慨嘆,或許語言并不是人類交流的最好方式,至少不是唯一的方式。這一天白瑪卓嘎一直偎在我身邊,直到我離開時依依不舍地送別。
而這次一別,我因為身體原因回內地休養(yǎng),幾年沒有進藏,但心里總牽掛著白瑪卓嘎。這期間聽說她們家在政府資助下蓋了新房,家具也幾番更新。又說白瑪卓嘎不僅地里的活干得好,還學會了織氆氌,一應日常家務幾乎不用她媽媽操心。
再次回西藏已是四五年之后。山南的望果節(jié)快到了,選了一個周末,我們決定回去看看,而我心心念念的主要還是白瑪卓嘎。
三
通往村子的沙石路變成了水泥路,平坦的路面一直通到村莊里面。道路兩邊和村莊外圍,林木蔥蘢。尤其那碧綠色圓球狀的灌木叢,這些年好像得到了特別養(yǎng)育似的,長得異常蓬勃茂盛,高度達一兩米,直徑也在一米以上,如一把撐開的巨型傘,得幾人才能合抱。無數個綠球個挨個比著生長伸展,連綴成一片葳蕤的綠林,親切環(huán)圍著這個小山村,讓山村也顯得茁壯而旺盛,仿佛一個正值好年華的熱血青年,渾身充滿活力和能量。記憶中,這些灌木叢都是貼地長的,最多長到三四十公分高,就被鄉(xiāng)鄰們砍了當柴火燒了。那時候,不僅灌木長得矮小枯瘦,整個村莊看起來都是枯瘦的。如今的盛景,是否政府出臺政策特意保護野生林木植被的結果?心里帶著這個疑問向嘎朵家走去。
村里的民居大都經過擴建或翻新,青石和水泥合作而成的漂亮圍墻,規(guī)劃出了一座座小院,仿佛也規(guī)劃出了這個莊戶人家?guī)状说娜兆拥哪樱孔≡豪锒甲?zhèn)著一幢二層或三層的漂亮樓房,房頂的四個角插著鮮艷的五色彩箭,煙囪里有炊煙輕盈地飄拂著。整個村莊煥發(fā)出清新的生機,卻也同時保持著不變的寧靜祥和氛圍。
小山村的民居生活。
嘎朵家大概算村里條件最差的,但也換了新房,院子里收拾得干凈亮堂,房檐下窗戶邊種著一畦花草,蜀葵花兒節(jié)節(jié)高升,如彩旗努力伸向蒼穹;大麗花花朵碩大,顏色嬌艷,朵朵爭奇斗艷。有鮮花護衛(wèi)的人家,生活就是幸福的吧。嘎朵妹妹趕緊燒水、熬茶,不多時,攪拌機的隆隆聲響結束,一壺滾燙的酥油茶端上來,斟滿杯子,即有醇香味道縈繞鼻尖。我這才注意到,她剛剛自如使用的多種廚房電器,都是新添置的。我欣慰地表揚她的能干,卻無意中了解到之前那個問題的緣由。原來,國家不僅給家家戶戶接通電源,而且補助了各種電蒸鍋、電水壺、電壓力鍋、電動攪拌機等等廚房電器,用電又便宜又方便,所以村民們現(xiàn)在燒水煮飯基本上都用電,不需要砍柴為薪了,如此,村子周圍的各種草木得以不受干擾地自由生長,才成就了這一番繁茂景象。
嘎朵說,望果節(jié)活動村里要求每家派一個人參加,白瑪卓嘎就代表她們家去了。喏,就在那邊山頭上。她指了指。那是村里的神廟所在地,站在院里能望得到,我決定去找她。沿著山路慢悠悠往山上走,一邊欣賞著鳥語花香、綠意盎然的嶄新風貌,感受著新時代背景下新型鄉(xiāng)村生活的寧靜美好,欣喜縈懷。
走著,遐想著,到半山腰時,已經出了一身汗。突然見一綠色身影從山巔往下跑,定睛看,是白瑪卓嘎,大概聽說我們來了,便跑過來迎接。我卻差點不敢認了!她完全長成大姑娘了,她穿一條麥綠色及踝藏裝,外罩一件鑲細邊的純黑色風衣外套,腳上是款式新穎時尚的黑色鞋子,得體的著裝,既充分襯托出了她高挑的身材,又表現(xiàn)出年輕姑娘擋不住的青春氣息。再配以梳得整整齊齊的發(fā)型和白凈清秀的面容,這還是那個女孩嗎?雖然知道“女大十八變”,但白瑪卓嘎的成長變化仍著實令人驚喜。遠遠地看見我,她便蹦蹦跳跳地奔過來,兩個人欣喜著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時,我才真切感受到她體格之高大,快高出我一頭了!
然后白瑪卓嘎牽著我的手,一起來到了村廟前的場地上。降神師正在做敬神儀軌,桑煙裊裊,鈴杵法器和誦經聲余音繚繞。村民們已經陸續(xù)趕來,各人都背著抱著大箱小盒的飲食。白瑪卓嘎找一塊平地安排我坐下,她自己則回轉身去家里接她的母親,幫母親背東西。不多時,降神師的儀軌結束了,村民們圍成圓圈開始載歌載舞,累了,就到旁邊拿出自家的飲食補充能量,然后接著歌舞。家家戶戶的食物和飲品都非常豐盛,村民們的服裝都簇新而美麗,跳舞的男女老少笑容都很燦爛,而我們的白瑪卓嘎于其間自如穿梭,或動或靜,比之村里那些時尚的青年男女,一點都不遜色。
后來了解到的情況更加令人欣慰。白瑪卓嘎身上所穿戴衣物,都是她自己賺錢購買的。原來,冬季農閑時節(jié),她除了幫家里織氆氌賣錢以外,還跟鄉(xiāng)鄰們出去打零工,賺的工錢給自己和媽媽買心儀的東西。如此看來,她完全可以自食其力,是一個能夠獨立自主的健康完整的生命體。沒有上學讀書,對她的現(xiàn)實生活似乎并不造成太大困擾。在這個安靜美麗的小山村,在慈悲寬和的村民中間,白瑪卓嘎憑借現(xiàn)有的技能和單純的心思,就可以簡單快樂地度過一生。我忽然意識到,長久以來,自己暗藏心底的所謂擔憂可能都是多余的。生命應該不止于一種存在方式。白瑪卓嘎正循著獨屬于她的命運軌跡過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事實上她是健康快樂的,還有什么比這個更使人欣慰的呢?
遠山柔和,溪水歡躍,布谷鳥在不遠處從容歌唱。白瑪卓嘎就生活在這樣的人文背景和自然環(huán)境中,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是幸福的嗎?祝福,祝福這個寧靜美麗的小山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從放羊娃到環(huán)保基金會理事長
出生在珠峰腳下的魯達,對這座世界最高峰有著特殊的情感。[詳細] -
童心有夢 向著太陽
在記者眼里,這有別于城市鋼筋混凝土叢林中的景象,是安謐祥和的世外桃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