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傳承:“英雄之刀”易貢藏刀的彩虹之光
位于林芝市波密縣西北部的易貢鄉(xiāng),藏語稱“易翁”,有“攝人心魄之美”的意思。
這是一方深藏在藏東南峽谷中的秘境,平均海拔2250米,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人們說,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濕潤,似江南。
世人知易貢,源于其產(chǎn)茶、制刀。
采訪組此行主要目的就是探訪易貢藏刀即“易貢波治加瑪”的打制技藝。
沿途,競相開放的花、一棟棟漂亮的藏式木樓相映生輝,恰如“易翁”之名的由來。
易貢藏刀出產(chǎn)地拉嘎自然村坐落于大山偏僻的角落。走進村落,叮叮當當……清脆的鐵錘聲陣陣入耳。
拉嘎村極簡易的鐵匠鋪里,爐火燒得正旺,21歲的羅布頓珠將一把正在火中燒得通紅的長鐵取出,在師傅白多的教導下,開始反復鍛打。
一時間,師徒倆的臉被爐火熏得通紅,汗滴夾雜著煙灰順著頭部從臉頰流下,手上的功夫卻未停頓。
這里,正是于2015年3月成立的易貢鄉(xiāng)拉嘎藏刀打制工藝農(nóng)牧民專業(yè)合作社,白多是合作社的副理事長。合作社現(xiàn)有29名打制易貢藏刀的工匠,還有團隊管理成員。
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有效整合了拉嘎全村打制“易貢藏刀”的各類資源,并且將全村富余勞動力安排就業(yè),將設計、生產(chǎn)、銷售打造成一條龍服務平臺,以規(guī)?;⒓s化的管理模式大力發(fā)展地方特色產(chǎn)業(yè)。
拉嘎自然村因拉嘎家族而得名。據(jù)說,當初這個村落只有拉嘎一家祖輩生活于此,以打制“易貢波治加瑪”而遠近聞名。
時光雕刻人家。漸漸地,散居的自然村落形成,以打制易貢藏刀而出名,家族延續(xù),拉嘎自然村落形成。
易貢鄉(xiāng)拉嘎藏刀打制工藝農(nóng)牧民專業(yè)合作社社長西洛正是拉嘎家族第五代傳承人。把“易貢波治加瑪”的制作技藝傳授給村里愿意學習的年輕人,全村一起致富的同時,讓這門傳統(tǒng)手工技藝后繼有人,發(fā)揚光大,這正是合作社成立的初衷。
有人說,最好的藏刀就是“易貢波治加瑪”的“彩虹刀”,得此名,緣于刀面上特殊的彩虹紋樣。
合成鍛打、熱處理、打磨是制作天下好刀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拉嘎村“易貢波治加瑪”的制刀流程自然也不例外。
每一把“易貢波治加瑪”,都經(jīng)歷過一段漫長的鍛造過程。工匠先煉鐵再制刀,上千次鍛打,覆土刀燒刃以便讓刀變得剛柔相濟,日積月累的打磨,其間的辛苦自不言喻。
易貢藏刀被賦予了“英雄之刀”和奢侈品的聲名,源于其取材的特殊性,來自當?shù)厝缓F礦石的山峰:易貢紐日鐵、帕根森布鐵、工布扎松鐵,制刀者將取自這三座鐵山的鐵礦粉碎后,依次熔合冶煉而成。
在密不透風的火爐中燒上7天7夜,歷經(jīng)持久高溫,煉就的三種鐵,彰顯了易貢藏刀最大的特點。再經(jīng)過煮鐵和敲打,刀面上顯現(xiàn)出清晰可見的彩虹紋絡。然后,火中煉、水里淬、磨刀……最終,一把集刀長、刀細、輕便、鋒利無比,且從不生銹以及刀面上標志性的彩虹波紋刀,使“易貢波治加瑪”的制作技藝名揚整個西藏。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一位好的易貢藏刀打制師,對于火候的掌控,細心的觀察,內(nèi)心不斷的領悟,賦予一把易貢藏刀文化傳承與身份象征,在四季輪回與日夜交錯間成形。易貢藏刀除了有彩虹刀,還有水紋刀、火焰刀的制作技藝。
2007年,易貢藏刀被列入西藏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目前,一把普通的易貢藏刀最低市場價達到2000元至4000元,最貴的能賣到上萬元。僅2018年第一季度,拉嘎村的合作社共打制藏刀469把,包括砍刀、小刀、彩虹刀等,出售150把,實現(xiàn)產(chǎn)值32萬元。
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是大自然的饋贈,加之,工匠的傳承精神,一代又一代打制易貢藏刀的鐵匠師傅,在獨特的藏家鍛造技藝中延續(xù)著一方的文化。
-
西藏昌都市第四屆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jié)圓滿落幕
8月25日,為期七天的西藏昌都市第四屆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jié)各項活動順利完成,在津昌體育場舉行閉幕式。 [詳細] -
第四屆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jié)閉幕,扶貧合作社產(chǎn)品日售達10萬元
8月25日,第四屆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jié)在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順利落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