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西藏檔案修復延續(xù)時代記憶
歷史檔案,被人們標簽為洞觀時代的窗口,人類記憶的承載,呈現給人們的是跨時空又可觸摸的世界。
1959年成立的西藏自治區(qū)檔案局是存儲西藏厚重記憶的地方,保存了自1304年(元代)以來,關乎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對外關系等多方面的重要史料。檔案文種以藏文為主,也包括八思巴文、滿文、蒙文、漢文、梵文、英文、俄文等10余種文字。
1987年,達珍成為西藏自治區(qū)檔案局第一批檔案修復員。入職后第二年,她與其他4名檔案修復員前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學習,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專業(yè)學習。
西藏自治區(qū)檔案局保存了300余萬卷歷史檔案,其中98%是紙質文獻檔案,這部分檔案中超過三分之一需要修復。整理、拼湊、刷漿、覆紙、去水分等,這是紙質文獻檔案最傳統(tǒng)的修復過程,看似枯燥無味,達珍卻享受其中。
2008年,達珍和同事們迎來了解脫低效率修復的新“伙伴”紙漿補洞機,不僅是效率,紙漿補洞機還解決了雙面字文獻修復的難題。
上世紀90年代,英國圖書館的修復專家曾到訪西藏,“交流學習中,他們的局部修復理念與我們的工作非常契合,雖然修補洞修復技術來的有些晚?!彼f。
西藏紙質檔案修復曾一直沿用內地的方式方法,達珍后來發(fā)現,用宣紙托覆修復的檔案因氣候干燥大多都崩裂。紙質檔案材質源于西藏當地的狼毒草,修復材料是否也能統(tǒng)一?達珍與同事跟隨時任該局保護技術處處長貢布開始新的嘗試。
“同質材料修復后,質地非常柔軟,因自帶毒性所以耐久保存防蛀蟲。”在紙漿補洞修復技術中他們也同樣采用了藏紙。達珍說,這樣修復出的檔案“非常完美”。
除了紙質檔案,清朝慈禧太后送給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茶蘭圖》等珍貴字畫也在達珍手中修復如初。
工作30余載,作為西藏第一批檔案修復人員,達珍針對西藏歷史檔案的搶救、修復標準、紙漿補洞技術等問題發(fā)表了數篇論文,她希望即便退休,這些經驗對日后的修復工作能有所借鑒。
目前,在近百萬件待修復的檔案中,達珍與同事完成的部分僅是“滄海一粟”。她期望年輕一代加入,將西藏記憶、中華民族記憶、人類記憶修復延續(xù)。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發(fā)展與豐富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詳細] -
西藏:千年古鎮(zhèn)煥發(fā)勃勃生機
如果說文物是歷史的最好見證者,那么魯康街就是杰德秀鎮(zhèn)商業(yè)發(fā)展的“見證者”“代言人”。[詳細] -
大型歷史藏戲《松贊干布》在拉薩演出獲盛贊
10月24日晚,由青海省藏劇團、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劇團創(chuàng)排的大型歷史藏戲《松贊干布》在拉薩演出,獲得觀眾盛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