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在寧夏銀川召開
12月12日至12月13日,2022年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在寧夏銀川市召開。來自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內外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旅游企業(yè)的300多名專家學者相聚云端,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為主題,圍繞文化遺產數字化電國際合作、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西北地區(qū)土遺址的保護與研究等舉行系列學術論壇,共同探討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和文化旅游產業(yè)融合高質量發(fā)展新路徑。
此次研討會是教育部指導的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的內容之一,系首次在寧夏舉辦。自2018年至今,陜西、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地聚焦能源和化工、航天航空、新材料、高原生態(tài)環(huán)保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保護開發(fā)利用等領域,多次舉辦系列研討會,共同搭建起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平臺。
開幕式上,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東方文獻研究所所長、俄中西夏聯合研究所所長、教授伊琳娜·波波娃(Irina Popova),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東方學系教授尤利婭((Yulia Mylnikova),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高奕睿(Imre Galambos),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近藤一成,日本大阪公立大學教授平田茂樹,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索羅寧,法國安瓦爾大學副教授羅曼等外方專家學者以視頻形式向大會致辭,分別介紹了近年來與寧夏大學在學術合作研究、研究生聯合培養(yǎng)、青年學者交流互訪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未來合作的計劃。
在為期2天的論壇上,專家學者陳育寧、史金波、近藤一成、杜建錄、波波娃等13名專家學者圍繞寧夏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數字化、土遺址保護、中俄(日)學術合作研究、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等主題做了大會主旨報告,50余名學者做了專題發(fā)言。寧夏大學民族與歷史學院分別與相關單位簽訂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產學研用合作框架協議和文創(chuàng)成果轉化意向協議。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教育工委副書記、寧夏教育廳黨組成員王宏偉表示,寧夏作為絲綢之路重要地段,境內文化遺產豐富,此次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的召開,為互學互鑒、深化合作搭建了非常好的平臺,將為推進寧夏黃河、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人才隊伍建設,賦能寧夏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希望區(qū)內高校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深度合作,為未來的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拓展新路徑、新領域。
本次會議由教育部學校規(guī)劃建設發(fā)展中心主辦,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教育廳、寧夏大學承辦,廈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協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文旅繁花競綻放 且以詩意納四方
優(yōu)美如畫的景色,豐富的人文景觀,舒適怡人的氣候,地道醇正的美食,田園風情的民宿……堆龍德慶區(qū)時刻準備著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2022年,堆龍德慶區(qū)積極推進鄉(xiāng)村旅游蓬勃發(fā)展,切實讓易地搬遷實現群眾增收致富。[詳細] -
聆聽西藏文化的呼吸
西藏地域廣袤,在歷史的長河里與其他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的漫長歲月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了具有特色的燦爛文化。 [詳細] -
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 增強西藏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中華文化認同是個體或群體對中華文化予以認可并產生歸宿感的社會心理過程,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根基和關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