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故事|“五代房”里的幸福生活
高原的春天總是來得晚一些。立夏剛過,位于獅泉河下游的典角村百草回芽、鶯飛柳青,一派生機盎然景象。
72歲的扎西旺姆在自己的二層小樓里,悠閑地躺在椅子上,喝著酥油茶,向記者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
典角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區(qū)噶爾縣扎西崗鄉(xiāng),平均海拔4300米。在這里生活了37年的扎西旺姆,見證了典角從落后到富足的變化。
典角村一組邊境小康村(2019年8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攝
20世紀60年代,典角村一度只有3戶人家。如今,典角村已經有兩個村民小組,共51戶174人。
變化要從1984年說起。當時的扎西旺姆和妹妹索南拉姆兩家人,搬遷到典角村定居。
“我們剛到這里的時候,就兩三戶人家,可以說是與世隔絕?!痹魍坊貞浀?,“那時候不通路,連帳篷都沒有,只能用石頭圍半堵墻住在里面,勉強擋擋風,穿的衣服也都是自己手工做的?!?/p>
嘎瑪次仁(左一)和扎西旺姆(右一)一家。(新華社發(fā) 雪珍 攝)
此后數年,扎西旺姆與妹妹兩家在滿目礫石的土地上開荒,頑強地在典角村扎下了根。直到1990年,又有9戶人家搬遷過來,典角才有了村莊的模樣。
2010年,陜西省援藏項目向新農村建設傾斜,噶爾縣在典角村啟動相關建設項目?!按謇锝颂柲茈娬就穗姡怂?、村民活動廣場、健身區(qū)和農家書屋等配套設施,幾年前還通了公路,大家別提有多開心了?!痹鲘忇l(xiāng)副鄉(xiāng)長索南次仁說。
2018年,村里統一建成寬敞明亮、生活功能齊備的二層小樓,每戶面積超過200平方米。村里路燈、公廁、垃圾填埋場等設施齊備。兩個組實現供電、飲水、電信移動網絡、郵政全覆蓋。
從1984年之前用石頭壘起的“第一代”簡易房,1990年成立行政村時修建的“第二代”土木結構房屋,2006年修建的“第三代”安居房,2012年修建的“第四代”鋼筋混凝土結構兩層獨家獨院,到扎西旺姆老人如今入住的“第五代”新居,西藏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典角村村民新居(2021年4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兆基 攝
如今,扎西旺姆年事已高,不再從事體力勞動,但在國家政策的幫扶關愛下,晚年生活怡然自得。
當地干部介紹,村里現在種著青海楊、小葉楊、紅柳、蘋果樹、梨樹等。
“新房子又大又暖和,住得更安心,日子越來越好了。”扎西旺姆說。
文字記者:田金文、張兆基
海報拍攝:晉美多吉
海報制作:張宸、旦增努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寶“藏”故事|以夢為馬,馳騁高原
“藏漂”,指的是“漂泊在西藏的人”。他們熱愛西藏的美景和文化,從祖國各地來到西藏。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尋找更好的生活,他們“漂泊”在西藏,拼搏在西藏,建設新西藏。[詳細] -
寶“藏”故事|“我在拉薩唱歌給你聽”——歌手眼中的西藏時空變遷
今年62歲的德西美朵被譽為“西藏的夜鶯”,作為西藏女高音藏族歌唱家,在西藏的32載光陰里,她用歌聲歌頌新西藏,贊美新生活?!拔业陌胼呑友菟嚿亩际窃谖鞑囟冗^的,因為我的根在這兒,心在這兒?!?a href='./t20210516_7005144.html' target="_blank">[詳細] -
寶“藏”故事|民宿經濟助力西藏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
三年前,次仁德吉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開體制內的穩(wěn)定崗位,返回家鄉(xiāng)自己創(chuàng)業(yè)。[詳細]
-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黨工委書記徐子佳:傳承紅色基因 開創(chuàng)嶄新局面
- 連云港開發(fā)區(qū):三措施促老黨員黨史學習教育“不掉隊”
- 江蘇東臺:多舉并措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深走實
- 宿遷學院:主題團課讓黨史學習教育走“新”更走“心”
- 揚州邗江區(qū):學黨史辦實事 擴大為民“服務圈”
- 江蘇昆山自動售貨機賣香煙 當地已下架并開展專項整治
- 韓立明專題調研極端天氣應對及疫情防控工作
- 南通如東:醫(yī)保服務“城市行” 溫暖異鄉(xiāng)“就醫(yī)”路
- 學黨史辦實事 南通海安為困境兒童建設“夢想小屋”
- 江蘇宿豫:學黨史興產業(yè) 夯實鄉(xiāng)村振興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