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區(qū)行·西藏篇】藏村“創(chuàng)客”,闖出好日子
在西藏山南瓊結(jié)縣加麻鄉(xiāng)扎西村,來自云南的白龍剛從貨車上卸下一車青稞,用衣角擦了擦臉上的汗,見到妻子尼瑪曲宗,露出笑顏。
“沒想到會來西藏創(chuàng)業(yè)!”3年前,作為新女婿,他第一次來到山南丈母娘家,就留了下來。更沒想到,夫妻倆創(chuàng)辦的糌粑加工廠,生意竟然很紅火。
早些年,他們在青海賣特產(chǎn)。一次回家,見到母親日漸蒼老,尼瑪曲宗小心翼翼地問白龍剛:“要不,咱倆別在外邊打工了,回來開個糌粑廠吧?”
白龍剛心里沒底,連連搖頭。
那時,倆人正在籌辦婚禮,尼瑪曲宗反復勸說:“糌粑市場大得很!”經(jīng)不住“軟磨硬泡”,白龍剛只好同意試試。
辦完婚禮,尼瑪曲宗一看銀行卡,只剩14萬元。“我把首飾悄悄變賣了,但還不夠!”她一咬牙,干脆邊借錢,邊蓋廠房。
那年夏天,似乎特別漫長。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廠房剛砌好的墻,突然垮了。尼瑪曲宗忍不住大哭。望著丈夫和母親冒雨忙碌的身影,她抹了一把淚,沖進雨中幫忙。
不久,親戚們湊的“救急錢”到位了,鄉(xiāng)里還給貸了款。鄉(xiāng)上領導跑前跑后,幫忙通水拉電,他們的水磨糌粑加工廠終于開張了!
有了產(chǎn)品,還要知道怎么賣。尼瑪曲宗到山南和拉薩的糧油店一家家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水磨工藝生產(chǎn)的糌粑很受歡迎,而且價格還高。
她大膽決定,別人一斤糌粑賣4元,自家的賣5元!“只要口感好,就不愁賣?!币粋€月后,每天生產(chǎn)的四五百斤糌粑賣到了山南、拉薩,還供不應求。
銷量上來了,青稞需求量也大了。
“曲宗,我家有青稞,收我家的吧!”村民們上門找她賣糧。
“好!每斤按市場價1.4元收購?!彼齑饝謇?0多戶村民把青稞拉到了她家倉庫。
“生意好了,咱也要想著鄉(xiāng)親們??!”尼瑪曲宗與丈夫合計,把收購價逐漸提高到每斤2元,“平均算下來,每戶能增收兩三千元?!?/p>
“我們還組織村民手工編織氆氌布料,讓他們再多一項收入。你瞧,糌粑廠有11個工人,織布的有58位村民。今年我們發(fā)放的勞務費就有17萬元!”白龍剛說。
說話間,一位村民走了過來:“老白,你忙完了,來我家喝酒聊聊!有個生意的想法,幫我拿拿主意!”
瞧!有辦法、能吃苦,白龍剛已成為渴望改變生活的村民們眼中的“能人”。這個“外來女婿”,早就融入藏家小村,變成了“本地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草原牧區(qū)行·西藏篇】“我愿把那曲當故鄉(xiāng)”
周日下午,迎著暖陽,記者走進那曲市人民醫(yī)院的一間辦公室。此時,談海玉正在埋頭整理醫(yī)學資料。 [詳細] -
【草原牧區(qū)行·西藏篇⑤】拉薩南北山——“為荒山披上綠衣”
午后的拉薩,沐浴著明燦清澈的陽光。南山公園綠樹成行,游人或悠然徜徉,或端起相機,將對面的布達拉宮收入鏡頭。 [詳細] -
【草原牧區(qū)行·西藏篇④】山南哲古——從扎根牧場到“打開市場”
藍天白云下的西藏山南哲古草原,牛羊悠閑地吃草,牧人騎著馬,在清波蕩漾的河邊高唱“打奶歌”……這油畫般的景致,正通過扎雜村90后小伙子赤來加措的手機直播出去。 [詳細]